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来源:县文广旅局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0-10-11 10:22 字号:


牌坊6柱5门,高12米,宽25米,以此纪念红四方面军1932年12月25日解放通江县城,随后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牌坊上面刻有“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色大字。整个牌坊雕刻精细,气势雄伟壮观。


陵园始建于1934年,原名王坪红军烈士墓,位于四川省通江县沙溪镇境内。1985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红四方面军王坪烈士陵园”,2002年民政部批准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烈士纪念墓碑已载入《中国名胜词典》。2011年对陵园进行改建和扩建,将原来的35亩陵园核心区扩展到350亩。陵园由铁血丹心广场、千秋大道、陵园核心区、散葬墓区、纪念馆等部分组成,在这个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这片红色的土地曾是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从巴中市通江县入川,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存续近3年时间,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从这里挥师西进,并渡过嘉陵江开始长征,留下川陕游击队坚持斗争。先后有12万巴中儿女参加红军,4.8万人牺牲,巴山秀水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在这里唱响并传承至今。

毛泽东同志曾评价:“川陕苏区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新中国的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这使得蒋介石与四川军阀都不得不在红四方面军伟大的胜利面前发抖起来。”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记载着红四方面军为革命作出的牺牲,也承载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群众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


更多链接:终于回归!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开放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