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严打侵权擦亮“通江银耳”金字招牌

来源:巴中日报 作者:程聪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0-08-10 16:06 字号:

日前,笔者从通江县召开的“通江银耳”产业发展暨商标专用权保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县将严打侵权,擦亮“通江银耳”金字招牌。

因“通江银耳”名号太响,跟风造假者众多,市场上出现不少冒牌“通江银耳”,消费者真假难辨。为避免“通江银耳”这块金字招牌蒙尘,多年来,通江县一直与假冒伪劣作斗争。打假维权,是通江银耳产业振兴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违法现象主要表现为假冒产地、假冒品牌、自制包装、掺杂掺假、侵权商标等。”通江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刘朝江介绍。近年来,通过省市联动、市县联动、县区联动、部门联动等方式,打假力度不断增强,受到消费者欢迎。

今年,该县组建了联合执法小组,针对银耳菌种生产经营、银耳原产地产品流通等领域,开展为期两年的通江银耳商标专用权“双随机、一公开”综合执法检查活动。截至目前,共排查成都、重庆等地银耳经销商253家,检查县内“通江银耳”经销商463家,现场查扣涉嫌侵犯“通江银耳”商标专用权银耳590袋,共计105公斤,查扣“通江银耳”外包装袋2354个,查处涉嫌侵犯“通江银耳”商标专用权案件8件,立案查出13件,销毁假劣通江银耳和侵权商标包装两车。

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辨别出“通江银耳”,通江县从2013年便开始了《通江银耳等级规格》地方标准的研究制定,今年6月已召开该地方标准的专家评审会。“消费者可以从色、香、味、形等几个方面来鉴别。”巴中市通江银耳科研所所长赵树海表示,一是看颜色。“通江银耳”(干品)为自然本色,典型色泽为白色至米黄,有油润玉石感,不易氧化褐变。二是闻香味。“通江银耳”采后通过剪脚、淘洗后,再自然晒干或机械烘干,具有特有的清香味,香气柔和,轻扬透发,时间持久,无任何发酸发臭等其它异味。三是品味道。“通江银耳”泡发后白如凝脂,质感柔韧而不易断裂,易炖化,胶质重,味道香滑。四是辨形态。“通江银耳”呈鸡冠状或菊花状,朵型空松,耳片肉质肥厚,耳基小,无僵瓣耳,无耳脚,无乌麻斑点。(转自《巴中日报》2020年8月5日03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