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路 圆梦初心

——写在镇广高速王通段通车之际

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2-01-19 09:29 字号: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也是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和新一届市两会决策部署的起步之年,全市人民正意气风发地行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的征途上。
  新年新气象。1月18日上午12时,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正式通车。薄雾轻遮难掩青山巍峨,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银色飘带般的高速公路与沿途丰富的红色文化、红色资源交织相融,描绘出一幅“诗意山水·红色巴中”的美丽画卷。
一条红色之路
  红色象征光明,它凝聚力量、引领未来。
  90年前的1932年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从通江县两河口镇入川,革命焰火在大巴山深处被点燃,红色火焰迸发出耀眼光芒,把未来奋进之路照得敞亮。
  90年后的今天,毛浴古镇上“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四方面军十六字训词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现已升华成为新时代巴中城市精神。
  90年后的今天,那块矗立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入口的“江山石”,见证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90年后的今天,走在这条路上,仿佛还能听到当年那疾风骤雨般的枪炮声,闻到那战火弥漫的硝烟味道,看到那浴血厮杀的正义身姿。
  90年后的今天,由红五星、红枫叶组成的形似火炬的LOGO,更是一种信仰的传递、精神的传递、梦想的传递。
  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世代传承的红军精神已经深深融入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当地干群不断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色LOGO、红色防炫板、红色墙壁——镇广高速王通段将“红色”贯穿始终。
  以“点点星火忆英烈,片片红叶漫山河”为主题的镇广高速王通段,是全国首条红色主题高速,全长37.6公里,有50多处红色元素,其中在19个点位进行了集中展示,平均500米就能见到一处。
  红色元素让人目不暇接,但王坪下道口灰色字样的“25048”显得格外醒目。
  “25048”,一个悲壮的数字,一个伟大的数字。数字的背后是光荣传统的弘扬,是红色血脉的赓续,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或许你不知道这个数字背后的名字,但你一定知道他们为中国革命,为新中国成立浴血奋战、英勇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没有看到如今这盛世,但这盛世正如他们所愿。
  在红军入川90年后的今天,由黑色大理石做成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墙上已将他们的名字镌刻。在那里,你或许只能找到“娃子”“女子”这样的名字,但高速路上25048颗红色五角星代表着他们,一星一英烈;25048片红色枫叶代表着他们,一叶一追思;他们,被历史永远铭记。
  与之对望的红色石刻“忠魂”,是“25048”最完美的注解,这“忠魂”也必将在革命老区——巴中永存。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巴中,一片鲜血染成的红色热土,留存了丰富而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我市现有国、省、市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1个、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97处511点、馆藏红色文物3万余件,被党史党建专家誉为“革命露天博物馆”。
  沿着镇广高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刘伯坚烈士纪念馆、石桥列宁主义街、华蓥山景区、朱德故里、邓小平故居等一大批标志性红色旅游景点串珠成链,车行其中,红色文化的感染力令人震撼。
镇广高速王通段,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红色之路。
一条振兴之路
  公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纽带,高速公路更是铺就了发展的快车道,沿着高速,我们触摸到了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
  “要致富,先修路”,一个朴实而深刻的道理,这也是巴中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巴中位于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城市的几何中心,地理位置十分特殊。镇巴(川陕界)经广安至重庆(川渝界)高速公路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9—2035年)》中11条强化省际联系通道之一,建成后将与巴万高速、巴达高速、营达高速、南大梁高速、达渝高速连通,是巴中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州)达(州)开(州)示范区的重要通道,也是北上出川的第二条大通道,对完善区域路网、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和推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巴中精神,“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助力困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当前,我市正在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突破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处于再次创业的历史新时期、后发赶超的关键突破期、振兴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1个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2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4A级以上景区数量位居全省第3,同时拥有中国气候养生之都、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等金字招牌。“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6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92.9亿元。
  随着《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四川省“十四五”川陕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政策的出台,更为我市突破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巴中市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发展补充扶持措施》以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真金白银支持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发展。在巴中市首届文旅康养发展大会上,巴中市、汉中市、重庆市北碚区三地秉承资源共享、机制共建、品牌共推、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发布了《共建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宣言》,这一覆盖西部、纵贯南北、连接中东部的红色文旅走廊,势必将巴中红+绿的特色名片擦得更亮。
  绿色和生态滋养着这片红色土地上勤劳的人们,文旅康养首位产业的发展也必将让这片红色土地再次焕发新生机。
  一条民心之路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
  “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为人民谋福,人民就会支持。镇广高速王通段通车的消息早已在王坪新村老百姓中传开。
  在众多亲历者中,他们亲眼见证了这里的变化和发展。
  通江县呈“三山夹两谷”地形,坡多、弯急、路陡。曾经,受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从王坪到通江县只有两条路线可以选择。一条是沙溪—文胜—长胜—瓦室—毛浴—通江(纪红路);另一条是沙溪—板凳—至诚—毛浴—通江。两条路上耗时均在90分钟以上,“时间长”“晕车”是当地老百姓最直观的体验。
  走进王坪新村,街道干净、秩序井然。一群“红马甲”显得格外醒目,背上的“保洁”二字代表了她们的工作。正在忙碌的王珍说,高速修到家门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再也不用遭受“晕车”之苦,进城逛街只需要20多分钟,将成为常态。
  上午11点过,冬日暖阳缓缓冒头,在阳光的照射下新落成的川陕苏区纪念馆显得熠熠生辉,对面的石刻标语“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遒劲有力。今年78岁的马翠贤正在广场上晒太阳,去过北京、上海、成都等多个城市,在谈及镇广高速王通段通车时,她说,一个“好”字就能概括这里所发生的一切。
  李继在王坪新村经营一家叫映山红的饭店。他先从脚踏摩托车上卸下在沙溪街上买回的新鲜食材,再不紧不慢地将头盔、手套、护膝等装备取下,一碗挂面、一两小酒折射出他如今的幸福生活。他说,2016年来王坪时,道路条件很差,与现在的王坪已不可同日而语。如今通了高速,以后买菜也可以直接进城,选择更多种类的新鲜菜品,获得更低的采购价格。
  一条速度之路
  回首巴中10余年的高速公路建设历程,似乎再也找不到有哪一条路像镇广高速王通段一样,在建设期间,质量和进度受到省、市、县三级如此重视、如此关注,仅用了15个月便建成通车,创造了全国高速公路招商时间最短、建设速度最快两个新纪录。
  项目建设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省交通运输厅始终把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建设作为传承红色文化、服务革命老区发展的“一号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现场办公。
  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为镇巴至广安高速公路的中段。路线全长37.6公里,全线设置桥梁25座,隧道7座,互通立交4座,服务区1处,桥隧比为72.21%;总投资约76.13亿元。
  据了解,桥隧比70%以上的高速公路,一般情况建设周期都在3年以上,但这条路从2020年8月进场施工到建成通车仅用时15个月,创造了建造速度新奇迹。
  为了实现新的建造速度,确保如期完成施工,该项目人力投入是其他常规项目人力投入的双倍。最高峰时,更是达到了万人同时作业。特别是去年春节期间,6000余人就地过年,节约工期一个月以上。
  在设备方面,先后投入三千余台(套)设备用于作业,针对桥隧比高的情况,采取了一排一塔吊,一柱一模板,保障全面平行生产,大大缩短了工期。
  在全新的道路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也必不可少。
  在隧道方面,采取了光面爆破、步履式撑起台车、湿喷工艺等技术。路面施工方面,采取了后场无人化拌合,前场无人摊铺碾压设备集群对路面进行施工,不仅节省了成本,同时精度控制在5厘米以内,使施工质量得到了有力保障。另外,通过数字化施工,确保了路面摊铺压实过程中的质量追溯,为其他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经验。
  一条初心之路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巴中,一块红色的热土。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446位将军在这里浴血奋战,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去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此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松柏苍翠、庄严肃穆。在这里,经常会看到来自全国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的党员干部,身着红军服、头戴红军帽,观看“共和国的基石”历史专题片,经铁血丹心广场沿千秋大道拾级而上,来到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前,全体肃立,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寄托对人民英雄的缅怀之情。
  许多前来参加党史学习教育的人说,站在历史发生地回望历史,能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初心,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洗礼、精神得到了升华。
  镇广高速王通段的通车,为进一步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初心是理想,是信念,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高速公路像纽带一样,跨越时间、空间将两者紧紧相连。通过红色教育,更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每天,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前会迎来许多缅怀革命先烈的党员干部,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这块红军墓碑上的党徽为什么倒悬?
  时间回到1934年7月,时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亲自设计并题写碑文,红色的碑身正中竖刻着“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两旁刻有联句,上联是“为工农而牺牲”,下联为“是革命的先驱”,横批是“万世光荣”……川陕苏区纪念馆副馆长李坤蓉说,墓碑的两侧各有一门用石头雕凿的迫击炮,象征着烈士们永远进击,永不休止的钢铁意志,那方倒悬党徽的特殊含义:“党徽低垂,全党同悲。”
  据张琴秋的外甥女刘竞明女士回忆,方向朝下的镰刀斧头的组合图案是专门为牺牲的烈士们设计的,希望安埋在地下的英烈们也能看到党徽。
  李坤蓉表示,镇广高速王通段是一条初心之路,在这个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2021年至今,在这个特殊的课堂,已接待中央、省、市、县党校及旅行社旅游团队9300余个,共130余万人次,其中省部级及以上团队活动30余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8500余场次。
  25048名红军烈士,他们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奋斗在他们的事业中。初心之路连接过往,新时代巴山儿女将传承“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矢志当好红军传人,为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新征程而努力奋斗。(转自《巴中日报》2022年1月19日 01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