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4-04-24 16:21 来源: 通江县发展和改革局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第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一县三地”发展定位,抓实“聚焦发展、改善民生、守住底线”三件大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中央、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一是主要指标平稳回升。全县上下认真落实“稳、防、拼、创”四字策略和“双年行动”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坚持县域经济监测调度机制,充分运用财税、投资、金融等政策工具,全面促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稳定增长,切实推动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34.52亿元、同比增长6.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8%、7.1%。二是政策措施见效显著。深研国、省、市等相关政策,接续出台《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培优做强九条措施》《支持新型工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关于扎实做好重点工业企业培优做强工作的通知》《通江县工业园入园企业激励扶持政策及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减轻税费负担超3亿元,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17.61亿元、民营经济贷款36.57亿元,兑现奖补资金约1.5亿元;坚持应统尽统、从严防范统计造假,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417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5.1%,“四上企业”新增49家、净增35家。三是向上争取卓有成效。抢抓中省预算内、地方专项债和增发国债等投向机遇,实行“专班推”“驻点跟”“贴身争”,先后争取青峪口水库、燃气管道更新改造等项目103个,到位上级项目资金21.36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争取中省预算内项目21个,到位补助资金4.77亿元,同比增长21.3%;增发国债项目3个、发行国债资金9.04亿元;发行地方专项债券项目9个、发行债券资金6.61亿元;审核通过中长期贷款项目9个、投放贷款2.72亿元;到位托底性帮扶补助资金0.54亿元。巴中曾口—金堂化工园区通过省经信厅等9部门联审;成功争取1000万方/年天然气指标留存通江转化利用支持落地;兴隆风电场开发项目法人市场化配置到位,并列入2024年省重点项目。

(二)产业发展成效彰显。一是新型工业崛起成势。聚焦科技支撑,突出税收贡献,鲜明亩均论英雄,着力打破落后地区只能承接落后产业的魔咒,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通江银耳(食用菌)两个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工业兴县、制造强县”战略。推动“四链同构”,积极构建工业经济发展生态,加快建设“一区三园”。通友微电、中膜实业、家诚阀门、久硕磁材等6家制造企业投产达效,中科森蓝年产40万吨超微细粉体材料项目、中膜实业电子视窗钢化膜生产项目均已进行试生产。内(江)通(江)茶叶产业园雪鸿堂茶叶加工厂、未来生物(银耳全产业链)建成投产,福建祥云等项目加快推进,通江银耳食品饮料、化妆品、药品保健品三条精深加工链完成布局。全县各类工业企业达300余家,涵盖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10余个工业门类,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91亿元、增长18.93%,实现工业兴县的良好起步。二是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以工业化思维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建设“优质粮油+青峪猪”等13个现代农业园区,山地梅花鸡、生态肉制品、生物医药等6条农业产业链成链发展,通江银耳、青峪猪、罗村茶入选首批“天府粮仓”精品品牌,成功创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园区8个;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69万亩,建成全市首个三系杂交油菜制种基地。成功召开“中国·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中国·通江银耳节”,与6家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全力擦亮通江银耳金字招牌。全年接种通江银耳100万袋,综合产值突破35亿元。新培育农民合作社16家、家庭农场120家,评定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5家,《通江县建设生态农田打造粮油园区》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三是商贸文旅提振消费。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国办函〔2023〕70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川办发〔2023〕40号)等政策,出台《通江县支持服务业发展八条措施》等政策,成功举办“欢购年货节”“美食嗨啤节”等促销活动35场次,发放消费券369万元,拉动消费2.09亿元。精心运营壁州创谷,促进传统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开展电商培训、直播带货,实现电商销售额4.2亿元、增长18%,2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市场化举办一系列文旅活动,全年接待游客87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56亿元。加速放大“天府旅游名县”综合效应,成功入选2023中国县域旅游发展监测强县、潜力百强县。

(三)项目建设争分夺秒。一是项目储备量增质优。围绕政策所向、资源所有、发展所需,始终保持产业发展专注力,不“墨守成规”,敢于“无中生有”,大胆谋划项目,专攻项目生成,全力推动优势资源向优质项目转化。创新谋划的运达风电、巴中(通江)燃气发电、中科森蓝等工业项目加快推进,第一家芯片企业雅准半导体落户通江。全年新储备项目505个、总投资748.4亿元,开工转化362个、总投资301.3亿元,转化率71.7%;在库储备项目498个、总投资1354.5亿元,其中产业项目占总投资比例达62.5%,均历史首次超过基础设施类项目,产业投资逐步成为投资主力军。二是项目实施再创新高。坚定落实“投资促进提升年”行动,以项目建设支撑经济稳中求进,切实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加快推进省市县重点项目193个、完成投资219.98亿元,其中诺水大道等省市重点项目45个、完成投资129.9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13.8%,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位列全市前茅;G347通江至巴州一级路、泥溪水库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青峪口水库2次进入省水利厅“红榜”项目,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巴中(通江)燃气发电、诺水开元广场、诺水大道、山花顶隧道等9个项目12次进入省市级“红榜”项目;通江县4次被评为市重项目推进“红榜”单位。三是项目管理优化升级。持续深化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严肃查处招投标违法违规案件,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移交问题线索23条。出台《通江县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实施方案》《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压缩项目前期工作时限,全年审批政府投资项目220个、估算总投资162.91亿元;核准企业投资项目3个、估算总投资1.29亿元,备案242个、估算总投资160.11亿元。

(四)发展动能持续加强。一是招商引资接连突破。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通江银耳(食用菌)两个百亿级产业谋划包装招商引资项目50余个。强化链式招商,组建新能源、新材料、山地梅花鸡、通江银耳(食用菌)、文旅康养、高山优质茶叶等10个产业链。县委、县政府领导先后42次赴广东、西安、成渝、浙江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对接目标企业128家,促成上海则芯半导体科技、南京抒微智能科技等101家企业来通考察。首家芯片企业雅准半导体、优质军民融合新材料泛翌精细陶瓷签约落地,中膜实业、浙江日昌升新型建材等一大批企业相继投产,为通江发展注入新动能。全年新签约激光雷达西部基地生产、高精密金属结构件等51个项目,到位资金62亿元、增长23%,其中,开工项目41个,“1+1”主导产业项目41个、总投资290.46亿元,5亿元以上项目12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二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坚定贯彻“营商环境优化年”行动,全面落实营商环境配套政策,优化营商环境观察团测评和企业秘书“一对一”服务机制,设立园区企业首批1000万元周转风险基金,受理营商环境类投诉举报69件次,暗访纠查问题线索152个,实施“首违不罚”86次,动态清零124家企业141条合理诉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归集“双公示”数据共13276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9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100%、“马上办”占比75.13%,全程网办率提至98.27%,行政审批提速60.09%。《企业办事不出园、“数智”协同一网办》等12篇经验简报被省市发改委专栏刊发推广。三是科技创新驱动增强。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成功研发通江银耳食品饮料、化妆品等8类26个新产品;成立李玉院士团队通江银耳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超微细钙功能材料联合研究中心;聚焦种源“芯片”攻坚,“天府黑兔”“空山牛”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认定。先后出台《通江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培育机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增长18.4%。鼓励和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成功培育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9.4%,新增发明专利11项、增长近三倍,新备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创新逐步成为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五)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一是交通路网日趋完善。大力实施“交通强县”战略,全面推进交通项目建设,全年完成交通投资89亿元,超全年目标2个百分点。镇广高速公路通江东互通开通运营,北段、南段主线上各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所有隧道均已进洞作业;山花顶1号隧道将全面贯通,米仓大道(通江段)、诺水大道序时推进。78公里国省干道养(修)护、63.6公里农村公路、650公里农村公路防护、74公里撤并建制村畅通路、61公里自然村硬化路等工程项目均全面完工。二是水利工程序时推进。泥溪水库、案家沟水库、金溪河水库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青峪口水库完成一期导(截)流验收、正加快主体工程建设、已完成投资5.07亿元,湾潭河水库渠系工程、二郎庙水库干渠二期、仓库湾水库、大通江河永安堤防、毛浴堤防有序推进。小通江河防洪治理(一期)13公里、3座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全面完工,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完成蓄水验收,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入选全省第三批乡村水务示范县名单。三是能源信息保障增强。加快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新完钻天然气钻井10口,完成投资9.63亿元,建成天然气长输管线30公里、集输管线92.8公里,实现年产天然气产量2.07亿方。兴隆27万千瓦风电场、风电装配产业园等清洁能源项目加快推进,无“两高一低”项目落地。竣工农网改造工程17个,增容35千伏变电站4座,建成投运集中公用充电站6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92个,新增新能源汽车158辆;新建5G基站306座、4G基站21座,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县4G网络村村通,覆盖县域面积达81%。

(六)城乡发展加速融合。一是乡村振兴接力奋战。聚焦“创建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目标,着力构建“三大体系”,大力实施“五大行动”,制定“1+34”衔接政策和年度工作计划,及时调整优化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政策,做到各类政策无缝衔接、重点工作有力推进。全年新纳入监测对象206户748人,落实帮扶措施900余条,消除风险100户294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整合资金2.3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80个。累计发放小额信贷6.1亿元,支持脱贫户发展增收产业。以“协同发展”为纽带,合力抓实东西协作、省内对口、省直定点、托底性等6类帮扶力量,全面完成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核查评估反馈的3类6个、面上举一反三的6类8个问题整改。突出“快准实严”筑牢防止返贫底线、“四个全覆盖”扎实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的做法得到国省乡村振兴局充分肯定,建成省市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村)11个,“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等做法被国省权威媒体刊载推介。二是特色县城加快建设。围绕政策、项目、资金争取,梳理印发上级利好政策争取清单,大力实施城市提质行动,争取到位专项资金2.83亿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8个、新开工改造23个。加快推进诺水开元广场、燃气管网更新改造等项目。治理内涝点2处,修补道路和人行道2603平方米,新建“口袋公园”2个、新增路灯260盏、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改造供排水和燃气管网52公里。承办全市“保交楼”工作现场会,纳入“保交楼”项目10个,整治43个问题楼盘,办理房产证1660本。三是乡村建设务实推进。聚焦“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统筹推进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健全专项推进、监测评价、群众参与等机制,整村推进“厕所革命”20个村,完成“厕所革命”6400户,整治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20处,启动1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生活垃圾转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覆盖率均达100%。实施精细网格管理,将全县划分为7709个单元格,配备信息员7709名,全天候监测预警、信息共享,一网打尽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森林防灭火等所有底线工作。推广实施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治理方式,通过大力推行“民风超市”“道德银行”,开展不良婚俗专项治理和“通江好人”评选等活动,社会新风不断充盈。成功创建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七)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一是空气质量稳定向好。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印发“一方案四清单”,全力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建设。全力整治工业废气减排、车辆尾气治理、露天焚烧管控、烟花爆竹禁放等工作。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9天,污染26天,优良率为92.9%,细微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8.4μg/m3,同比上升8%,综合指数全省排名68位,全市第2位,重归全市第一方阵,通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向优。二是水质安全源头保障。大力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水处理厂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全面完成31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县城饮用水源沉渡潭、方田坝23个疑似斑块核查等工作。建成铁佛镇等10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19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邹家坝、纳溪口2个国控断面持续保持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51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稳定在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三是环保整改落地落实。对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全覆盖自查,全面完成2020年第二轮央督移交34个信访件问题整改。扎实推进畜禽养殖、自然保护地、非煤矿山、生活污水、危险废物、集中式饮用水源等重点领域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确保以良好整改成效迎接2024年第三轮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督察。

(八)民生福祉更有质感。一是社会保障织密扎牢。坚定民生至上理念,切实办好民生实事,较好完成省30件、市10件和县人大票决10件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70%。按照“扩围、增效、防漏、补短”要求,常态化开展低收入家庭动态帮扶,新增城乡低保对象9534户2.06万人,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55亿元、惠及困难弱势群体11.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达33.68万人、覆盖率达98%,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5.16万人、参保率98.6%,“四类人员”参保应保尽保。切实减轻困难群众看病就医自付负担,城乡居民医保报账42.72余万人次,政策范围内补偿比达72.44%,“四类人员”政策范围内补偿比达87.7%左右,帮助3万余名“两病”患者得到长期稳定用药保障。二是就业创业均衡普惠。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应届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97.4%,新增城镇就业6741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围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主题,依托“相聚云端、扫码就业”智慧平台,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0场,组织企业6637家,达成就业意向协议3854人,实现成功就业2500余人。深化提升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试点工作,新建10个标准化村级服务点、零工市场35个,诺江镇获首批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乡镇。强化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和使用管理,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4978个,落实岗位补贴1833.13万元,实现脱贫人口转移就业4.75万人。三是公共服务全面优化。加大办学基础条件投入,全年投资5637万元实施教育基建项目12个,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100个、公办学前教育学位300个,小天使幼儿园获批省级示范幼儿园,高考重点本科上线实现9连升。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五大中心”、永安和民胜卫生院项目建设;县中医医院住院楼、县妇幼保健院高明院区、瓦室中心卫生院业务综合楼建成投用,新增婴幼儿托位740个;6个乡镇通过国家卫生乡镇现场验收,省级卫生村覆盖率95%;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被国务院五部委表彰为“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工作表现突出单位”。持续推进农村互助养老,加快推进县失能老人养护院、失智老人护理院等项目建设。建成社工站34个,获评全省婚俗改革试验优秀县、第三批省级城乡社区治理示范县优秀等次,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实现“四连冠”。从严落实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应急救援工作要求,成功应对今年7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实现森林火灾“零发生”、自然灾害“零伤亡”。同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地方志、档案、气象、防震减灾、人防、工会、工商联、妇联、共青团、残联、科协、老龄、慈善、红十字会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果,中央、省、市驻通单位助力通江发展作用更加彰显。

过去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人民和各级各单位(部门)共同努力下,全县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呈平稳增长态势,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等部分指标保持全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整体发展质量不高、主导产业起势较晚、市场消费恢复疲软、基础条件还存在不少短板等问题。不管当前形势如何复杂多变,我们始终坚信先机大于危机,利好大于考验,动力大于压力,将牢牢抓住国省出台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增发国债、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坚定信心,精心谋划,强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大政方针、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抓好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落实,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落实“稳、统、拼、创”四字策略,实施“三年行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谱写现代化通江新篇章。

(二)主要预期目标。按照总体要求,本着尊重经济规律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综合分析我县的经济走势和发展态势,统筹考虑全县的发展潜力,提出2024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如下: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0%,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新增城镇就业5000个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一)突出现代产业培育,厚植县域经济根基。一是成势突破新型工业。坚持“后发也要高点起步”,保持产业发展专注力,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通江银耳(食用菌)两个百亿产业集群,以“资源转化+科技支撑”为路径,大力实施“工业兴县、制造强县”战略,加快发展特色和高新技术产业,统筹推进食品饮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奋力打造“西部轻钙之都”“西南风电设备制造中心”“川渝重要清洁能源转化基地”“全球钢化膜之都”。推进能投巴中(通江)燃气发电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通友微电、中膜实业、恒鑫智造、家诚阀门、未来生物等满产达产、多拉快跑。以革新生产发展方式为抓手,以工厂化生产与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深入推进银耳(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路径,持续擦亮“通江银耳”金字招牌。加大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力度,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7家;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力争完成工业投资1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税收7000万元。二是做优建强产业园区。加快构建“一区多园”工业发展格局,全方位做好企业发展要素保障,全面开工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上半年获得批复。统筹推进春在食品工业园建设,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度和综合竞争力。积极推进园区创新平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发展小微企业园、园中园,为小微企业提供孵化“温床”。优化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组建精于运营管理专业团队,持续落实“企业秘书”制度,提升专业服务和保障能力水平。严格落实减费让利政策措施,用活用好园区周转风险基金,新增入园企业15家,助力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三是稳步壮大特色农业。以工业化的思维改造传统农业,持续壮大山地高效特色农业产业。深入挖掘优质粮油、通江银耳、巴山肉牛、青峪猪、山地梅花鸡等资源潜能,启动实施山地梅花鸡全产业链、“天府黑兔”保种扩繁场等项目,持续推动“优质粮油+青峪猪”、通江银耳(食用菌)等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不断做强基地、做长链条、做优品牌、做活市场,全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单品冠军”。以争创优质粮油+青峪猪和食用菌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为总抓手,按照延链集群、科技赋能、品牌增效等发展思路,建设生猪、空山牛等适度规模场10个以上。力争全年出栏生猪85万头以上、年末存栏55万头以上,肉牛6万头以上,肉兔300万只以上,山地梅花鸡100万只以上;通江银耳(食用菌)3.8亿袋以上;持续开展低产茶园改造。四是持续做强文旅康养。坚持“产业做到极致就是旅游”理念,以“资源转化、景区赋能、三产融合”为路径,以“三个不投”为底线,全力盘活现有景区,持续点亮红色、擦亮绿色、凸显特色,推动单一旅游向农旅、工旅、产旅跨界融合转变。持续巩固“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文旅资源供给和服务能力,全力争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做优做强旅游金字招牌,全力推进诺水溶洞、空山天盆、唱歌石林等景区业态,不断彰显文化底蕴,争创天府旅游名宿、名村等系列名牌2个,精选《我的两万个兄弟》《巴风流韵》《银耳传奇》等文艺剧目参加国省市展演,切实激发文旅康养旅游业内生动力。深入实施“引客入通”计划,积极拓展客源市场。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强化文物研究保护工作。

(二)精准激活发展动能,有效释放消费潜力。一是狠抓重大项目投资。深入研究、精准把握、主动对接国家投资导向和支持方向,聚焦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按照“突出产业、聚焦工业、基础设施补短、民生社会事业提标”工作原则,持续用好专项债、国债等多重政策工具,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省盘子,力争全年新储备项目540个以上,总投资500亿元以上,争取中省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不低于4亿元、专项债券项目资金不低于8亿元。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4个,总投资397.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67.6亿元。千方百计扩大民间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推动民间投资增长12%以上。用好重大项目分级协调、领导挂联、“红黑榜”考核等机制,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建设推动大发展。二是激发新型消费潜力。聚焦县域消费,用活用好《通江县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2024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加快诺水开元广场、壁州廊桥商业综合体建成投运。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规范发展直播电商、线上线下一体等消费新场景。组织开展系列消费券发放活动,以“蜀里安逸·乐购通江”为主线,分季度、分层次、分领域开展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多贴近消费需求的消费信贷产品。升级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和中心场镇农贸市场。整合现有县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鼓励连锁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等下沉农村。积极打造一批县域商业示范试点,力争全年净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0家以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家以上,实现网络零售额4.73亿元以上,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三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镇广高速南北段、诺水大道等干道建设进度,加快推进通宣开高速公路、G347线通江县诺江镇(新华大桥)至巴州区清江镇(奇章)段新建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优化运力配置,提升乡村运输质效,力争成功创建省级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全力推进青峪口水库建设,加大案家沟水库、泥溪水库、五福水库、湾谭河灌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金溪河水库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统筹解决好病害水利设施维护管理和水土流失治理,切实保障农村群众饮水安全。深入实施一批新的农网改造项目和5G通信基站建设。

(三)同频共振城乡融合,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是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完成高明新区规划修编、10个村庄规划编制,城市向西,打造一批有特色、能实行、质量高的实用性城乡规划成果。健康发展居住消费,持续推进“问题楼盘”专项治理,力争完成交付楼盘住房2500套以上,有序实施高明新区房产开发,加快拉动房地产投资、销售面积持续回升。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继续增设15部既有住宅电梯加装和30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加大村镇建设力度,大力推进铁佛镇建设县域副中心、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培育诺水河等10个中心镇,不断提升场镇功能。全力争创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县城)、县城新型城镇化试点,巩固拓展国家、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县成果,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二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三区同建”,补齐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短板弱项,全力抓好防返贫监测帮扶、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村)支撑 “三大体系”落地落实。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保障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统筹深化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中央和省直定点帮扶、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计划改造提升边缘乡镇道路,新(改)建农村公路50公里以上、农村道路安防工程100公里以上。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改造9200户以上。力争创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覆盖建成乡村“金通•交邮驿站”。

(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持续增强发展动力。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立完善现代国企制度,发挥AA+信用主体联动和撬动作用,推进国有企业扩大市场经营,切实提高国有资产资本化水平;加大薪酬体系改革和绩效考核力度,加快县属国有企业市场化、实体化转型。深入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持续推进财政改革“三项行动”,全面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质效。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持续开展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试点,有序推进资源资产盘活利用,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入股等经营模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大力实施“一网一门一次”、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等行政审批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网络化。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持续放大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效应;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持续壮大创新主体规模,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高于GDP增速,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以上、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高速增长。提升10个村级科技驿站建设质效。深化产学研合作,争取高校院所、科技基础设施等创新资源布局通江,构建研发在外、生产在通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力争超微细钙新型功能性材料重点实验室和通江银耳研究中心转化科技成果不低于4项。三是重点发力招大引强。深入推进“投资促进提升年”“营商环境优化年”“消费促进提质年”三年行动,发挥招商引资统筹机制作用,突出“产业主导、科技创新、健康可持续”招引导向,深入实施“链主企业+上下游+左右岸+周边产品”“延链构圈”等行动。大力开展“悬榜选将”行动,灵活运用以商引商、以企招企等多种招商形式。紧盯头部企业招商,重点瞄准国内500强、央企国企、实力民企,有针对性地组织招商推介活动,集中精力洽谈、攻坚,招大引强;突出招引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后发地区更要高点起步,绝不承担落后产业,精心选引市场前景更广阔的高新技术企业;强化链式招商,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山地梅花鸡、通江银耳(食用菌)等10个产业链,签约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链项目,着力培育一批“群主”企业、“链主”企业。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40个,其中引进投资超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4个,全年到位资金68亿元,外商直接投资100万美元以上,引进一批沿海地区发展潜力良好的企业西部布局、异地扩产、配套建设的产业转移项目15个以上。四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确保新增市场主体3000户以上。落实“1+1+N”工作机制护航营商环境,整治妨碍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公平竞争等问题,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和涉企收费,保障企业安心经营发展。组建“金融顾问”团队,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建立健全有效对接渠道和信息共享机制。大力推进“一网通办”,推行承诺制实施容缺受理。深入开展“不公平、不诚信、不高效、不正当”等问题专项整治,激发民间资本和社会投资活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振通江对外影响力、项目吸引力、资本聚合力。推行“政务服务+N”模式,推动政务服务场所延伸、窗口前移、资源下沉,为产业园区提供精细化驻点服务,切实为企业群众排忧解难。

(五)坚持绿色发展为要,彰显生态底蕴优势。一是抓好污染防治攻坚。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深入实施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整治,持续巩固提升河湖良好水质和黑臭水体整治成果,推进县城及建制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全面开展土壤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切实抓好中省环保督察等问题整改,做好第三轮中央、省环保督察迎检工作,严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发生。巩固拓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二是锚定双碳加速转型。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好“1+N”政策体系,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和制度建设。持续深化节能减排工作,切实加强高质量发展用能保障,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升级改造,发展壮大节能产业,加快推进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新能源清洁替代,建成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桩)。三是探索生态价值转化。健全生态价值核算体系,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在项目建设、目标考核等领域实践应用,拓宽生态产品经营开发路径,推进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化和生态品牌溢价增值。推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探索林地经营权依法再流转或者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等模式。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十大行动,培育打造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点位。

(六)牢牢守住民生保障,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增强民生保障力度。聚力“暖民心”行动,扎实做好“省、市、县民生实事”项目。加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提出调控措施建议,做好粮食、生猪、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扎实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精准扩面,严格落实困难群体基本养老保险费财政代缴政策,确保全县养老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加快推进壁州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前期,全面建成至诚、铁佛、铁溪等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沙溪镇王坪村、铁佛镇尖包岭村等农村公益性墓地。持续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和妇女、老年人的关爱力度,严格落实残疾人、特困供养人员、英烈家属等社会福利制度,积极争创四川省儿童友好城市。二是稳定居民就业增收。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搭建更加健全的线上线下用工交流平台,多渠道促进劳动者就业。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和对口帮扶,扎实做好脱贫劳动力、监测户劳动力、外出返乡劳动力等人员公益性岗位安置和监督管理。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转军人、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落实创业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力争新增城镇就业5600人以上,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5万人次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300万元、贷款贴息100万元以上。持续做好“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示范城市”和“返乡创业示范县”创建工作。三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四质工程”,落实“双减”“双规范”政策,实施10个新(改扩)建等教育项目建设,新建中小学(幼儿园)2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公办学前学位500个以上,建成乡镇全民健身中心10个。全力抓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健康四川示范县、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等示范创建,支持县人民医院争创“三甲”,建成洪口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常态长效抓好基本医疗、疾病防控、妇幼健康等常规工作。持续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成立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推进农村养老机构改革,实施老少妇幼关爱服务系列活动,着力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质量水平。

(七)全面防范化解风险,织密织牢底线工作。一是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严格执行县政府出台的规范政府系统经济行为五条措施等相关规定,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确保不出现违约事件和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建立隐性债务风险管理台账,按照“一债一策”分类制定化债方案,统筹财政预算、部门结余资金、企事业单位营收等方式,按期偿还债务,守住不发生债务违约事件风险底线。严格审核政府重大经济事项,充分开展财政能力评估论证,坚决杜绝新增隐性债务。聚焦重点领域、行业和新型集资行为,构建“宣传教育、风险筛查、信息研判、线索移交、打击处置、人员稳控、舆情干预”全流程联动防范网格体系。二是守牢粮食能源安全底线。坚定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持续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新(改)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以上,确保粮食播面稳定在124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47万吨以上,谱写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通江篇章。加大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推动天然气增储上产,加快推进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强化能源供需预警预测,确保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安全供应。加强县域内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巡检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危害天然气长输管道的违法行为。三是筑紧筑牢公共安全防线。全面贯彻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加强交通运输、矿山、自建房、城镇燃气、消防、危险化学品、工贸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工作,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通江建设,确保不发生重大社会风险事件,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聚焦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发展改革质效。一是抓好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坚持月研判、季分析,强化重大问题的研究和政策的预储备,加强对县域经济指标监测分析,及时研究指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县域经济整体量增质优。二是抓好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对接上级发改部门、提早思谋“十五五”规划,做好规划的实施和项目的谋划。结合经济运行形势合理改善年度指标预期,及时分解下达年度计划。三是抓好投资管理和项目建设。及时把握国省市新要求、新动向,如:中省预算内投资、国债、专项债投向,把提高投资效益作为投资管理的根本要求,加大力度提升谋划项目的规模、质量和水平。同时要做好项目的监督管理,实现项目从前期到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四是抓好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拟订全县推动创新创业的规划和政策,提出全新发展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政策。五是抓好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发挥好经济综合牵头作用,履行好综合统筹职责,主动协调职能部门抓好县委、县政府安排的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事项等。

各位代表、同志们!

目标催人奋进,使命呼唤担当!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落实县人大的决议和审查意见,攻坚克难、奋勇争先,为加快建设“一县三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通江不懈奋斗!

名 词 解 释

1.一县三地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川陕苏区精神传承高地、秦巴山区生态价值转化先行地、川东北经济区后发赶超示范地。

2.“1+1”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山地高效特色农业。

3.四质工程:品质塑魂、潜质赋能、体质强身、慧质筑基。

4.田长制:为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而建立的以村(社区)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机制。

5.厕所革命:是指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

6.放管服:是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7.“双规范”“双减”:“双规范”即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8.金通工程以统一乡村客运标识、招呼站(牌)、车辆外观、从业人员标识为抓手,分类建立班线为主、公交为补充、预约响应兜底的乡村客运基本服务体系。

9.一老一小:是指养老服务和婴幼儿照护服务。

10.“稳、统、拼、创”四字策略:“稳”即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统”即统筹兼顾、重点突破,“拼”即拼抢机遇、拼搏实干,“创”即创新创造、创先争优。

11.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12.食品安全“两个责任”: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

13.六大提升工程: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集聚、环境风貌、文化传承、城镇治理提升工程。

14.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15.三区同建:城市实行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城市新区“三区同建”;农村实行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

16.三大体系: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体系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村)支持体系。

17.一区三园:通江县工业园区,金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春在食品医药加工产业园、秋锦山天然气化工产业园。

18.春风行动:是指为农民工开展提供就业机会、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以及整顿劳动力中介机构等系列活动。

19.财政改革“三项行动”:债务风险等级降级行动、财政安全运行能力提升行动、财政产业专项资金整合行动。

20.亩均论英雄:建立以亩为单位建设用地上的投入和产出作为衡量标准的政策配置体系,激励亩均效益领跑者、倒逼亩均效益低下者,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21.双碳:即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2.“1+N”政策体系:“1”代表《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N”代表各领域实施方案等具体政策文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是“N”中的总领文件。

23.碳达峰十大行动:一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二是节能降碳增效行动;三是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四是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五是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六是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七是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八是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九是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十是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

24.“1+1+N”工作机制:第一个“1”代表一个工作专班,第二个“1”代表一批前沿哨,“N”代表多个监督方式。

25.“三个不投”:无商业逻辑的不投,不改变旅游格局的不投,超能力范围的不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