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通江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

2023-06-26 09:16 来源: 县司法局

    2023年,是全面依法治县巩固深化年。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突出政治统领、系统观念、强基导向和为民取向,着力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切实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为推动通江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一县三地”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工作目标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省市委法治建设决策部署和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坚定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全面依法治县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一规划两方案”、做细做实“双十活动”、切实解决“十个具体问题”,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为民利民、便民惠民,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真正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深化依法执政

1.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在党和国家事业布局中突出法治保障工作的丰富内涵。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示范表率作用,常态化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政府常务会集中学法的重点内容。

2.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教育。利用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及“法治通江”一月一主题、“四川十大法治人物”学习宣传等活动,深入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集中展示通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阶段性成果。建好用好“八五”普法讲师等师资力量,创新拓展宣传形式和渠道,推动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宗教场所、进网络。以各级各类培训(进修)班为载体,学好用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等读物,持续强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培训轮训,深化法治工作部门全战线、全覆盖学习培训。

3.聚焦宪法法律全面实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4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健全把贯彻宪法法律落实到各级党委决策施策全过程的制度机制,确保规范性文件和重要政策、重大举措符合宪法规定和宪法精神。健全宪法法律宣传教育工作格局,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住青少年、网民等重点群体,抓住学校、社区、媒体等重点阵地,持续深入开展宪法法律宣传教育。深化宪法宣誓、宪法纪念、国家象征和标志等制度的教育功能,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

4.聚焦维护政治安全。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系统推进维护政治安全“四大工程”,深入推进反渗透反颠覆反恐怖反分裂反邪教斗争,加强国家安全法治教育,深化基层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扎实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深化网络舆情风险防范化解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坚决捍卫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网络安全。依法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攻坚化解一批重大涉稳案件。

5.聚焦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建设“一县三地”和护航“双年行动”,进一步健全公平竞争制度体系,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加强涉企行政执法监督,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实施“涉企案件专项督办行动”。深化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包容审慎柔性监管,加强新兴产业、优势产业司法保障。推进产业法律服务提档升级,探索发布重点产业法律服务清单,持续开展“法企共建”“法治体检”等专项行动,深化拓展重大项目专项法律服务,推动建立“重大项目法律顾问制度”。加大涉农案件执法和司法保护力度,深化“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

6.聚焦服务保障改善民生。系统研究谋划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建立年度法治民生实事清单。加大对弱势群体支持起诉维权力度和司法救助力度。强化未成年人司法综合保护,建立侵害未成年人利益违法犯罪人员数据库。持续开展个人信息安全专项治理,常态化开展人民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聚焦群众需求健全“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供给机制,扎实做好法律援助民生实事和重点人群法律援助工作。

(二)全面深化地方立法

7.协助立法工作调研。更好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专家库、立法评估协作基地作用,增强立法调研、座谈、论证、评估实效,拓宽公众等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作用。

(三)全面深化法治政府

8.依法规范履行政府职能。全面推行行政权责清单、行政备案事项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并及时动态调整,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化管理,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全面推广应用“法治账图”。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拓展“一网通办”范围,强化政务数据支撑保障能力,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健全政府守信践诺、失信担责机制,整治重点领域政府失信行为。健全行政机关司法建议落实和反馈制度机制。积极开展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

9.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从严开展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审查,加强重大复杂问题综合分析研判,推进合法性审查标准化建设。强化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选优配强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加快发展公职律师队伍。加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

10.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层综合执法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加强对乡镇(街道)行政执法事项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跨领域、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统筹协调、规范指导和监督。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有效衔接、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协同配合工作机制。

11.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启动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20232025年),加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面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深化行政处罚“首违不罚”审慎监管,制定全县监管事项清单、重点监管事项清单、现场检查事项清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入推进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推行“一目录、五清单”精准高效监管执法,大力整治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突出问题。

12.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监督。健全完善统一的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职责指导清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常态化监督模式,强化监督结果运用,实施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回头看”,健全行政复议机构运行机制,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层级监督功能。规范和加强行政应诉工作,健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联动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四)全面深化公正司法

13.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实施纲要(20232027年)。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强化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制约,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组织开展“案卷大评查”,加强大案要案督办。建立冤假错案纠正工作机制和推动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工作机制。推进公安受、立案问题常态化防范治理,开展“积案清仓”行动,加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化跨部门办案平台建设,加快完善以智能化为支撑的执法司法态势监测体系。组织开展长期未处置涉案财产集中清理处置专项行动。深化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落实符合职业特点和司法规律的管理制度。优化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机制,积极配合省市级相关部门推进员额和编制统筹使用、动态管理。

14.完善审判制度机制。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改革,优化“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的司法规制,提升防范化解算法安全风险能力。加强监督指导,强化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互动。

15.加强检察法律监督。抓好检察改革规划(20232027年)落实。协同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规范落实宽严相济、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扎实推进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规范化实质化运行,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双向衔接机制,完善行政机关定期向检察机关移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数据制度,开展检察机关行刑衔接法律监督专项活动。完善检察机关对决定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依法移送主管机关给予处分处罚的制度机制。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巡回检察。纵深推进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推进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加大公益诉讼办案力度,加强湿地保护等重点领域案件办理。

16.健全司法行政制度。全面落实四川社区矫正制度规范体系,持续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机制。推进法律援助规范化建设,加强法律援助经费监督管理,完善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强化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行业“两结合”管理。健全法律服务人员职称评定机制,持续推进法律服务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充分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

(五)全面深化全民守法

17.提升全民法治观念。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制度,组织开展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工作。持续开展“法治通江”一月一主题、“四川十大法治人物”学习宣传等活动,组织开展民法典宣传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集中宣传活动。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常态化开展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继续实施“法律进学校”活动,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深化拓展“法律七进”,深入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培育“法律明白人”和“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大力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做好红色法治文化保护、宣传、传承工作。压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

18.建设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融合发展。争取市上加强对革命老区专业法律服务人才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政策扶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加强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推动村(社区)法律顾问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六)全面深化社会法治

19.深化市域治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推广建设“社区(村)法律之家”,开展小区依法治理研究和示范试点。深化拓展法律进寺观教堂“四进七有”工作模式,实施寺观教堂“法律明白人”培养。持续深入推进法治国企建设,有效防范企业重大法律风险。

20.依法化解矛盾。坚持和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专项活动,加强涉房地产、劳资、困难企业等重点领域、重点群体矛盾纠纷源头预防调处化解。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推动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信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等一体化运行,加强诉非衔接、检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纵深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税务分局等创建。加大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和保障力度,统筹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贯彻落实《关于依法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巩固运用好党委主抓的诉源治理经验,提升诉源治理成效,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深化县委“三个一批”要求,强化涉府类民事诉讼纠纷化解,切实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

21.强化社会安全。健全稳定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纵深推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抓好教育、金融放贷、市场流通等行业领域整治,完善一批监管制度机制。依法打击治理暴力恐怖、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领域突出违法犯罪,创新金融、网络、数据等新型犯罪打、防、治机制,深入整治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加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严防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教育。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常态化治理,严防食药品安全风险。

22.有效解决法治建设“个问题”。深化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重视不够、群众参与法治建设积极性不高、合法性审查不严、业务与法治结合不紧、行政裁决运用不足、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畅、生效判决执行难、法治宣传教育实效不高、依法治县考评量化不细等个具体问题,适时召开现场推进会。

23.扎实开展法治攻坚“十大治理”。坚持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总体思路,针对全县不文明、不诚信、不和谐、不公平、不安全等突出问题,立足社会关注痛点堵点,扎实开展法治攻坚“十大治理”,切实提高全社会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依法查处一批交通领域“三乱”行为,依法处置一批安全领域“五防”难题,依法打击一批治安领域“三害”行为,依法打击一批金融领域“非法放贷”行为,依法查处一批农业生产领域“三假”行为,依法化解一批信访领域积案、难案、疑案,依法查处一批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打击一批住建领域违法建设行为,依法查处一批环保领域涉大气、水等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依法处置一批劳资领域不签劳动合同和拖欠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依法打击一批食药领域“假冒伪劣”案件。

24.切实办好法治惠民“十件实事”。围绕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开展好法治惠民“十件实事”,真正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所有建制村(社区)法治书屋全覆盖;全年培养“法律明白人”1000人以上;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0件以上,司法救助5人以上,社会救助1000人以上;建设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教育基地、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商场、法治小区3个;依托送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开展送法治文艺演出、法治图书阅读、法治电影播放等活动30场次以上;推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县乡镇(街道)全覆盖聘请法律顾问,“一村一法律顾问”全面落实;深化拓展“法律七进”;加强医患纠纷、物业管理纠纷等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人民调解个案补贴,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推进法治教育进课堂,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实现一校一法治副校长,一校一法治辅导员。对重点企业配备法治副厂长,组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对企业法治体检20家以上。

三、工作举措

(一)完善制度机制。完善党委定期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法治建设重大事项制度。完善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办事机构运行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协调小组联络员会议,健全乡镇(街道)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优化信息宣传工作机制,完善县法治建设重大决策、重要文件等备案制度。

(二)压实法治责任。综合采取述法、考核、督察等方式,进一步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动态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权责清单,加大法治建设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完善法治考评工作,用好法治建设各类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年度法治建设建议书制度,推动法治建设“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加大党内法规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落实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

(三)强化督察问责。组织开展法治通江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八五”普法实施情况中期督导。深化法治督察,加大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同配合工作力度。做好迎接中央、省委法治建设督察,凡是被中央、省委通报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治建设主体责任的,凡是因整改不彻底、不到位的,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单位向县委作出说明,并严格问责。

(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巴中市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方案(2021—2025年)》,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持续深化行政执法队伍“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加强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和资格管理。加快培养行政执法监督人才,提升行政复议与应诉队伍专业化水平。持续推进社区矫正队伍专职化、专业化、专责化建设。建立法治工作专门队伍能力提升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分级分类培训。

(五)营造法治氛围。利用好《巴中法治网站》《全面依法治县工作简报》等载体,发挥好《巴中日报》“法治栏目”、巴中广播电视台“法治纪实”等电视节目,加大全面依法治县宣传力度。强化《法治优秀经典案例》《“双十活动”生动实践》《推动解决个具体问题集萃》等成果宣传运用,着力打造法治通江名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