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揽子措施
我市集中支持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通江县和平昌县)

2021-12-09 15:43 来源: 巴中日报 作者: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欢

  今年8月,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印发国家和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的通知》,我市通江县和平昌县入选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为集中支持两县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确保到2025年实现“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农民收入增速不低于脱贫县的平均增速,区域性发展短板有效弥补,发展水平达到全省一般水平”目标,近日,我市印发《关于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强化市级部门驻村帮扶
  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增收方面,每年帮助实施至少1个项目

  在通江县,为实现帮扶从传统“输血”向持续“造血”的转变,近日,浙江省兰溪市商务局和通江县商务局共同举办的通江县短视频直播电商专题培训顺利落下帷幕,培训班上,浙江狂狼学校高云老师、淘宝主播兰岚分别从短视频拍摄、运营、直播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接着为学员们进行现场实操教学,在直播过程中手把手指导。

  在平昌县,金宝山茶旅融合示范园各项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按照规划,将重点建设“茶舞人间”茶旅融合项目,在金宝街道辖区内石庙村、八庙村、七里村、南家村等地发展高品质茶园1200亩,建设茶田食话、茶林民宿和青芽湖等旅游设施,同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改革,引领推动平昌全县乡村振兴工作。

  《措施》提出,要加大乡村振兴帮扶力度,其中,深化东西部协作是重点内容之一,“在这块儿,除了支持两县加强与协作县深度对接外,双方还将重点围绕产业协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消费协作、数字治理、文化交流、乡村示范、社会帮扶等项目开展深度合作交流。”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措施》要求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帮扶制度。明确市委、市政府领导联系指导两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每半年听取1次专题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同时,强化市级部门驻村帮扶。加强市级部门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的工作指导和力量支持,结合受扶村“十四五”整体规划,在改善帮扶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发展产业和集体经济、稳岗就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综合发力,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帮扶计划,每年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增收方面帮助实施至少1个项目,推动有条件的帮扶村创建国家、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或重点帮扶优秀村。

  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
  到2025年,实现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

  “今年以来,我们分类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发展种植养殖户185户,落实公益性岗位45人,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扶持221户,低保兜底12户,引导自主创业3户,完成就业培训45人,巩固提升8个聚居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近日,通江县瓦室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镇对266户易地搬迁户和8个聚居点明确了党政班子联系村、聚居点,干部联户责任人,有针对性的制定工作方案。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必须支持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

  对此,《措施》提出要巩固教育保障成果,持续抓好控辍保学,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学生教育资助100%覆盖。组织市内优质学校结对帮扶两县边远乡村小学,在公费师范生培养等教师队伍建设上给予支持;巩固医疗保障成果,全面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支持因地制宜调整乡镇卫生院设置;巩固住房安全保障成果,发现一户、解决一户,确保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避免农户因建房而返贫致贫;巩固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全面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到2025年,实现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规模化供水率达到85%。

  在巩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方面,结合“美丽巴中·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优化完善两县易迁聚居点水、电、气、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没有产业覆盖的安置点,因地制宜布局发展一批产业园区、帮扶车间等项目,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吸纳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就近就业。有序推进两县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村剩余掉边掉角农户搬迁工作。

  支持特色优势种植养殖业
  到2025年,支持通江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平昌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

  “朵形大、色泽好的银耳,一公斤可以卖到1000元以上。”近日,在通江县陈河镇老鹰嘴村,村民任健正将刚收获的椴木银耳分袋打包,据他介绍,以前通江银耳靠天吃饭,不可控因素很多,现在为了降低风险,通江县将银耳生产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给农户吃下了定心丸。

  在《措施》中,针对如何发展壮大特色种养业,提出支持通江县银耳(食用菌)+茶叶和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到2025年建成标准化通江银耳(食用菌)种植基地4万亩、茶叶基地17万亩,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

  对平昌而言,近几年全县的茶叶、花椒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为此,《措施》提出打造“三个10万”特色产业集群(建设10万亩茶叶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10万亩花椒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和10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巩固提升“茶叶+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到2025年,平昌县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富硒茶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青花椒产业技术研发中心1家。

  产业规模上来了,如何将产业品牌打造出来,《措施》提出实施消费帮扶,指导用好“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和“巴食巴适”“巴中云顶”等区域品牌。

  “要用好当前已有的一些平台,比如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扶贫‘832平台’、原产地天猫旗舰店等平台。”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持商贸企业与两县搞好产销对接合作,充分运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推动平昌江口醇、小角楼、青花椒、青芽茶叶和通江银耳、罗村茶叶、蓝莓等特色产品出省出国。市级在定向采购扶贫产品上给予两县倾斜支持。支持创新发展电子商务,以“互联网+”模式,积极推进新零售、打造新场景、创造新体验。

  稳岗就业和社会保障
  落实好补贴、培训、救助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我开了个小超市,丈夫在公益岗位上当护林员,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在平昌县板庙镇大石社区,脱贫户李春梅因患骨癌,之前家庭十分困难,现在除了一年政策兜底收入4000多元,丈夫担任公益性岗位护林员,还时常在园区务工,一年有2万多元收入,李春梅自己还开了家小超市,一年少说也有1万多元的利润。

  《措施》对稳岗就业提出了不少政策支持,比如指导两县精准落实好有组织劳务输出的就业创业服务补贴、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和一次性单程铁路、公路或水运(路)交通补贴等就业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最大限度把搬迁务工群众稳在岗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措施》全面落实职业培训政策,大力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电子商务、寄递物流等培训,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

  《措施》还提出要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支持两县进一步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社会救助为支撑、关爱帮扶为延伸,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深入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将两县作为争创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培育对象

  在基础设施方面,《措施》提出两县加快补齐农村公路、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短板。

  支持通江县通用机场和空山等直升机起降点、成(都)安(康)高速铁路通江段、红色旅游山地轨道、镇(巴)广(安)高速通江段、通(江)开(州)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平昌县通用机场、平(昌)仪(陇)高速、镇(巴)广(安)高速平昌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上,《措施》提出将两县作为争创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培育对象,对标对表经济发展、城乡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等5个方面26项指标,深入做好向上政策对接争取、向下统筹对标推进,有力促进两县经济实现提速增效和又好又快发展。

  强化要素保障
  加大财政和土地政策支持力度

  《措施》提出,支持两县大力争取中央、省生态保护修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加强生态护林员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强化组织管理,确保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在强化要素保障上,加大财政和土地政策支持力度,指导两县持续用好用活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政策。支持两县积极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计划指标、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等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信贷资源配置、信贷资金成本、绩效考核等方面对两县予以倾斜,支持两县争取开展“保险+期货”试点。

  此外,在加大干部人才支持力度,加大对两县在基层选调生、“三支一扶计划”、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本科生定向培养、特色产业技术骨干赴外研修培养等干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倾斜支持力度,多个渠道引进年轻专业干部人才。支持加快推进“医联体”“校联体”建设。支持两县持续选派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和赴上级机关、发达地区、重点企业实践锻炼,支持争取和吸纳省直部门、大型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等的业务骨干、优秀人才到两县挂职。


   (转自《巴中日报》2021年12月7日A4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