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实施意见

2021-12-06 12:29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扎实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川委办〔202123号)《中共巴中市委办公室 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巴中市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巴委办字〔202123号)精神,扎实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以下简称重点帮扶村)工作,增强重点帮扶村内生发展能力,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按照市委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和两主三基、四向发力总体思路,立足一区三地、红色通江,集中支持重点帮扶村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补齐发展短板,结合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半篇文章,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就业、综合保障、乡村建设、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实现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2021年年底实现目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相关帮扶工作机制基本建立驻村帮扶力量全面到位发展规划、乡村产业、稳定就业等工作顺利推进。

2023年年底实现目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拓展,乡村主导产业有效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发展,就业扶持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取得明显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重点帮扶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5年底实现目标。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乡村治理能力显著增强,乡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农村居民收入达到县域农村居民收入平均水平。5年期间争创省、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25个。

主要任务

(一)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强化产村融合,鼓励跨村整合产业发展资源,落实全产业链支持政策。一是支持特色种养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持续发展一村一品乡一业围绕建设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以通江银耳(食用菌)+茶叶为代表的种植业和以青峪猪为代表的生态养殖业。以涪阳、陈河为中心辐射带动小通江河流域发展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以兴隆、烟溪、永安为中心辐射带动大通江河流域发展茶叶产业;以广纳铁佛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县发展以青峪猪为代表的养殖业和优质粮油种植业;以至诚、洪口、沙溪为中心,辐射带动中部、北部山区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和道地中药材产业。到2025年,累计建成标准化通江银耳耳堂3000个;种植羊肚菌8000亩;新植茶园300亩、改造低产低效茶园6000亩、培育幼龄丰产茶园6000亩、新(改)建茶叶加工厂4个;出栏生猪33000头、肉牛6600头、山羊16000只、巴山土鸡330000只。二是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2025年,规划发展乡村旅游村7争取创建天府旅游名4,电商实现村播人才培训1000、开发农产品包装设计及使用9款、打造8款农产品爆款三是支持乡村产业技术服务。落实科技特派员和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探索实行农技推广人员管乡用、下沉到村的新机制,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优化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每年开展乡村产业技术服务培训不少于4四是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加工设施建设。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和食品产后净化、分类分级、储藏、保鲜、包装等初加工设施。五是支持乡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乡村现代流通体系,加强农资供应、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服务网点建设,实施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六是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深入开展消费帮扶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带动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参与乡村产业发展,融入产业链利益链,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县文广旅局、县商务局、县林业局、县供销社,乡镇党委政府

二)持续促进稳定就业。抓好就业需求常态化摸排,用好用工信息平台,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一是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落实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的就业本领二是拓宽就业渠道稳岗就业落实稳岗就业政策,对返乡失业人员及时引导再就业,托底安置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农村低保家庭成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拓宽就近就业渠道,支持建设乡村工厂、乡村车间,发展手工作坊、家庭工场等农家庭院经济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就业。支持重点帮扶村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中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优先保障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就业。统筹用好公益岗位优先安置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特别是其中的弱劳力、半劳力,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购买意外伤害商业保险2025年,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3400个,培育自主创业大户7户,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000人次,促进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0人次。三是就业指导和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乡土人才、新乡贤创新创业,对有创业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给予创业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县发改局,乡镇党委政府

三)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是深化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完成巩固清产核资工作成果、成员确认、股份量化基础上,按期完成改革任务二是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全面规范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赋予市场主体资格。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善章程,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建立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三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多种方式与各类经营主体开展合作,共同开发利用集体资产资源,探索股份合作、资源合作、资金入股、租赁经营等模式,以低风险、可持续的方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乡镇党委政府

四)巩固提升保障成果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一是巩固教育保障成果。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对监测帮扶对象学生资助100%覆盖。扎实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推广前学会普通话项目二是巩固医疗保障成果。做好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落实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对象、易返贫致贫人口参保资助政策,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三是巩固住房安全保障成果。加强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及时解决新发现住房不安全问题。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农户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及时解决新的安全住房问题,避免农村低收入家庭因建房而返贫致贫。全面排查因暴雨洪涝、地灾滑坡等自然灾害受损的农房,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确保受灾农户住房安全保障到位抓好掉边掉角村农户搬迁工作四是巩固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实施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启动建设一批由场镇管网延伸覆盖带动周边农村的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切实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因地制宜实施好以大并小、大小联合供水工程技术改造,确保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全面推行有偿用水制度,确保农村水费收缴率达到98%以上;全面建立健全三个责任三项制度,确保工程管理责任落到实处,工程实现良性运行;常态开展农村管水员业务技能培训,确保供水工程管得好、长受益五是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进一步优化完善易迁集中安置点水、电、气、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没有产业覆盖的安置点,因地制宜布局发展一批产业园区、帮扶车间等项目,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吸纳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就近就业。管好盘活原住地和迁入地资产,多方位增加群众财产性、工资性、经营性收入,巩固搬迁成果。六是巩固社会综合保障成果。落实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和残疾人帮扶服务等政策,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等低收入人口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困难、高龄、失能老人和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各类困境儿童,以及社会救助家庭中的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心理慰藉、照料等服务。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教科体局、县医保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发改局、县民政局、县残联,乡镇党委政府

五)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一是科学编制规划。乡镇结合村情,因地制宜,科学编制重点帮扶村规划二是支持农村道路建设。深入推进好农村路建设30户及以上自然村通硬化建设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加大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力度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三是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因村施策,实施农田基本建设、农村水利设施建设。2025年,累计实施农田基本建设4000亩。四是提升村级公共服务水平。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新建改建通信网络4G基站44实现光纤通村率达到100%,支电网10kV升级改造10乡村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确需保留的乡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倾斜支持村卫生室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和设备配备。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建好44便民服务室、农村综合服务社等,探索将群众办理的高频事项、治理需要事项办理权限依法赋予乡镇,延伸到村级代办五是支持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44个村每村至少建有1处公厕,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稳定在90%以上,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对村内600人以上的居民聚居点(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给予倾斜支持。深入开展水美新村建设,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2023年,村内60%以上农户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交运局、县经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发改局、县商务局、县教科体局、县卫健局、县市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住建局、县生态环保局、县行政审批局、政交中心,乡镇党委政府

六)培育文明乡风。一是广泛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宣传脱贫攻坚精神,讲好脱贫攻坚故事。深入开展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感恩奋进教育和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培育文明村文明户。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明村、文明户建设活动力争到2025年,44个村创县级文明村达到100%,创市级文明村达80%,积极创建省级、全国文明村。重点帮扶村中县级文明家庭占10%,积极创建市、省、全国文明家庭。三是完善村规民约。普及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推进移风易俗,完善村规民约,有效整治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四是创建百千万样板村。繁荣兴盛乡村文化,支持将重点帮扶村纳入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五是成立乡村文化志愿服务队。鼓励乡村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人员成立乡村文化志愿服务队,支持重点帮扶村文化能人参加魅力乡镇竞演大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化正向激励,加大典型宣传力度,营造奋发有为氛围,引导群众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旅局,乡镇党委政府

七)加强乡村社会治理。一是健全三治体系围绕建设善治乡村,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二是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推广强村带弱村、先进村带后进村、城乡共建等模式,不断提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三是建设服务站建设社会工作服务站和志愿服务站,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四是完善农村法治建设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建好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室,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发挥好人民调解员、法律志愿者和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作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全面推进依法治村。深入推进六无"平安村(社区)建设,常态化推进农村扫黑除恶五是强化乡村安全治理加强重点帮扶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地质灾害等领域隐患排查和治理。六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加大便民服务自助终端、移动端推广运用力度,提高为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司法局、县政法委、县交运局、县公安局、县卫计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经信局,乡镇党委政府

、政策支持

(一)加强产业发展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作用,持续加大重点帮扶村产业发展资金投入,逐年提高产业发展资金占比。支持重点帮扶村依托资源条件,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林下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完善稳固持续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与重点帮扶村合作建设原料基地、加工基地,推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加大冷链物流节点向重点帮扶村倾斜布局。引导重点帮扶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长期发展,有效壮大集体经济。(责任单位: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局、财政发改林业局、供销社,乡镇党委政府)

(二)加强资金投入支持。加大对重点帮扶村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支持力度,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优先支持重点帮扶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每年安排衔接资金及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不少于10%加强各类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强化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责任单位: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

加强项目规划支持。加大项目向重点帮扶村倾斜安排,优先实施。集中行业部门政策,着力解决重点帮扶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培育和稳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巩固提升教育卫生、住房饮水社会保障等脱贫成果全面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的短板弱项;加强乡村社会治理、文明乡风培育。继续发挥再贷款作用,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贴息工作,支持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户通过发展生产增收致富。责任单位:县级各部门乡镇党委政府)

)加强土地政策支持。统筹用好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优先用于重点村。调整优化重点帮扶村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用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村创业。(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财政乡镇党委政府)

)加强各方力量支持。强化驻村帮扶,突出抓党建、抓发展、抓治理、抓服务,提高帮扶工作水平。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引导各方面人才向重点帮扶村流动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省内对口帮扶加大金融、项目、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村村”“结对帮扶,加强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消费帮扶。持续深化与工行融e购、“832平台等网络销售平台合作,通过助农直播、网红带货等活动,推动通江银耳、茶叶、通江大米、青峪猪肉等通江农特产品线上销售。建立健全社会帮扶机制,加强社会帮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帮扶协作,支持在重点帮扶村中优先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责任单位:委组织部、县商务局、县财政局、乡村振兴局、工商联,乡镇党委政府)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挥,配强用好帮扶力量。县委农办、县乡村振兴局负责统筹协调和沟通衔接,组织编制重点帮扶村规划,明确责任分工,定期调度推进。县级相关部门制定配套政策,完善工作机制,做好工作指导确保规划发展方向不偏离,形成工作合力。乡镇党委、政府对重点帮扶村工作负总责,编制项目规划,制定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建设质量。两委、驻村工作队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全面序时推进,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

(二)强化监测帮扶。重点帮扶村要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通过集中排查、自主申报、日常摸排、部门推送、关联监测等渠道收集汇总风险线索。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和民主评议等要求,及早发现易返贫致贫人口,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开展针对性帮扶对监测对象风险稳定消除的进行系统标注,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严格督查考核。健全重点帮扶村考核评估工作机制,适时对重点帮扶村工作开展指导将重点帮扶村工作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纳入重点暗访督导范围,对工作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严格执行监督执纪问责,坚决克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查处腐败和作风问题。

(四)激发内生动力。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村级组织和群众自主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加大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增量奖补等实施力度,动员更多群众投工投劳。坚持扶智扶志结合,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激发乡贤及成功人士积极参与家乡乡村振兴大业。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作用,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发挥榜样力量和示范引领作用。

 

附件:通江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名单

 

附件:

         通江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名单

序号

乡镇

村类型

1

通江县

胜利乡

大营村

传统历史文化村,掉边掉角边缘村

2

通江县

松溪乡

中林村

传统历史文化村,掉边掉角边缘村

3

通江县

洪口镇

董溪村

掉边掉角边缘村

4

通江县

诺水河镇

潮水村

脱贫村,重点生态功能区覆盖村

5

通江县

空山镇

青龙村

脱贫村,重点生态功能区覆盖村

6

通江县

铁溪镇

梨坪沟村

脱贫村,重点生态功能区覆盖村

7

通江县

两河口镇

二里坝村

脱贫村,重点生态功能区覆盖村

8

通江县

板桥口镇

砥坝村

脱贫村

9

通江县

长坪镇

新店子村

脱贫村,重点生态功能区覆盖村

10

通江县

青峪镇

青水坝村

脱贫村

11

通江县

唱歌镇

钟山岭村

掉边掉角边缘村

12

通江县

至诚镇

药洪村

脱贫村

13

通江县

龙凤场镇

长乐村

脱贫村

14

通江县

沙溪镇

王坪村

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区覆盖村,传统历史文化村

15

通江县

永安镇

火天岗村

脱贫村

16

通江县

泥溪镇

梨园坝村

脱贫村,传统历史文化村

17

通江县

陈河镇

陈家坝村

脱贫村

18

通江县

烟溪镇

钟凤村

掉边掉角边缘村

19

通江县

新场镇

巴州沟村

脱贫村,重点生态功能区覆盖村

20

通江县

涪阳镇

中码头村

重点生态功能区覆盖村,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区覆盖村

21

通江县

瓦室镇

九龙村

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区覆盖村

22

通江县

麻石镇

双柏树村

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区覆盖村

23

通江县

杨柏镇

太平场村

脱贫村

24

通江县

火炬镇

魏家河村

脱贫村

25

通江县

兴隆镇

三角村

掉边掉角边缘村

26

通江县

铁佛镇

凤凰村

脱贫村

27

通江县

三溪镇

金碑村

掉边掉角边缘村

28

通江县

广纳镇

万轮村

掉边掉角边缘村

29

通江县

毛浴镇

药铺村

脱贫村,传统历史文化村

30

通江县

春在镇

棋子顶村

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区覆盖村

31

通江县

民胜镇

长兴村

脱贫村

32

通江县

诺江镇

阳望山村

脱贫村,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区覆盖村

33

通江县

胜利乡

青龙山村

脱贫村

34

通江县

洪口镇

田家塬村

脱贫村

35

通江县

诺水河镇

窑坡里村

脱贫村,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区覆盖村

36

通江县

沙溪镇

白石寺村

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区覆盖村,传统历史文化村

37

通江县

铁溪镇

园坝村

脱贫村

38

通江县

春在镇

钥匙坡村

掉边掉角边缘村

39

通江县

永安镇

会家村

掉边掉角边缘村

40

通江县

板桥口镇

白果坝村

掉边掉角边缘村

41

通江县

杨柏镇

朽石坎村

脱贫村

42

通江县

涪阳镇

石龙寺村

脱贫村

43

通江县

陈河镇

河坝场村

掉边掉角边缘村

44

通江县

民胜镇

鹦哥嘴村

重点生态功能区覆盖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