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峪镇青水坝村2024年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方案

2024-03-15 09:47 来源: 通江县青峪镇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扎实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川委办〔2021〕23号)、《通江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实施意见》和《通江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2021—2025 年)》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编制《青峪镇青水坝村2024年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4年,实现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拓展,主导产业有效培育,集体经济加快发展,就业扶持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取得明显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重点帮扶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重点任务

(一)培育发展特色产业

一是结合村情,利用东西部合作之机,因地制宜,科学编制村建设高质量规划。全村枳壳年产高达100吨(干品),整村增收150万余元。近几年村集体计划扩建枳壳产业园1500余亩.

(二)持续促进稳定就业

抓好就业需求常态化摸排,用好用工信息平台,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一是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落实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的就业本领。二是拓宽就业渠道稳岗就业。落实稳岗就业政策,对返乡失业人员及时引导就业,托底安置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农村低保家庭成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拓宽就业渠道,支持建设乡村工厂、家庭农场等农家庭院经济,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就业。支持在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中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优先保障有劳动能力的易返贫致贫人口、脱贫人口就业。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特别是其中的弱劳力、半劳力,依法签订劳务合同或劳务协议,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购买意外伤害商业保险。三是就业指导和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乡土人才、新乡贤创新创业,对有创业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给予创业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

(三)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持续跟进配套产业园道路、山坪塘、渠堰、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健全组织机构,成立集体经济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先后制定《青水坝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章程》等运营机制,抓细抓实集体经济风险防控,确保了枳壳产业园、加工厂的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的规范运行。

(四)巩固提升保障成果

1.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一是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严格落实“三免一补”政策,免学杂费、教科书费、免作业本费。二是严格落实雨露计划,对脱贫户、监测户家庭中职、高职学生按每人每年3000元标准资助。

2.巩固健康医疗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落实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对象、易返贫致贫人口参保资助政策,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

3.巩固住房安全脱贫攻坚成果。加强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及时解决新发现住房不安全问题。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

4.巩固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农村供水网络,加强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100%,水质达到饮用水二级标准。

5.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2024年继续给予易地扶贫搬迁户生产奖补及劳务交通补助,加大搬迁人口产业就业扶持力度,加强安置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社区治理。

6.社会保障。落实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和残疾人帮扶服务等政策,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等低收入人口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困难、高龄、失能老人和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各类困境儿童,以及社会救助家庭中的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心理慰藉、照料等服务。

(五)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1.交通建设。一是继续开展基础设施改善,二是建立道路管护制度,落实村社道路日常管理责任,用好村级公益性岗位及受益群众等做好道路维护,保证道路通畅、干净整洁。

2.农田水利建设。一是修建渠堰(共计24.6公里),二是落实山坪塘库日常管护责任,动员塘库安全监测员及受益群众自发做好水利设施日常管护。

3.能源通信建设。一是积极对接通信运营单位对通村网络线路、设施加强维护管理,对部分入户线路进行维修改造,确保群众通信、电视信号畅通。二是积极对我村供电线路、设施进行优化,改善电压不足的情况,同时加强农网线路日常维护管理,保障群众用电。

4.生活垃圾治理。一是增加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设备,采购分类垃圾箱10组,协调清运车辆1台,保证村居民生活垃圾有序收集转运。二是扎实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整治,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产生活习惯,自觉爱护环境卫生。

5.生活污水处理。一是加强防污、治污、排污政策宣传,引导群众自发养成防污、治污的生活习惯。二是以实施厕所革命为契机,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覆盖率,动员群众自发安设化粪池、生活污水收集池等设施设备。

6.村容村貌提升。路面清扫保洁等,引导群众自发整治家庭环境卫生,提升村容村貌形象。积极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各地通过宣传动员、“门前三包”、集中整治、健全日常保洁机制等措施,积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加大“三清一改”“五净四美”工作力度,不断改善村庄环境、提升村容村貌,逐步实现由“清脏”向“治乱”转变,由“清脏”向“美化”转变,由“一时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发动农民、依靠农民,提升农民参与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广大农民在乡村生态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

(六)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以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产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我们每名干部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生态乡村建设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不等不靠,不畏困难,支部书记亲自抓,其他村干部具体抓,大力实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到建设工地和群众中去,主动出击,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加快推进我村生态乡村建设工作。二是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群众利益无小事。我村每名工作人员时刻树立精品意识,满怀打造精品工程、亮点工程的信心和勇气。

(七)加强乡村社会治理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建设“平安村庄”,为全村群众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是一件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因此,日常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建设“平安青水坝”的有利契机,以规范“五位一体”管理为基础,不断完善村级各项工作程序,努力减少各类矛盾纠纷隐患,灵活化解出现的不稳定苗头。全村连续多年没有出现一起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事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党委书记李传奎、镇长倪爽为组长,联村领导张建国为副组长,班子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驻村队员为成员的重点帮扶村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构建重点村规划工作机制,做好工作指导,确保规划发展方向不偏离,定期研究部署规划重大事项、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编制村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加强政策衔接。积极承接、用好财政衔接资金、城乡建设用以工代赈、消费帮扶等财政投入政策。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用好创业担保贷款、优势特色产业信贷和保险、“防贫保”等政策支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推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探索利用存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好人才招引、培训等政策。

(三)规范项目实施。未经审批,不得擅自变更项目建设内容,不得违规增加债务,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物资采购领用民主监管机制,接受群众监督。项目竣工后及时组织验收报账,规范完善项目资料,按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拨付资金。

(四)加强公开公示。落实“公开公示”制度,及时公示公开政策、项目、资金等事项,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鼓励和引导群众积极投身乡村建设,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