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后发赶超走出发展新路
——通江县着力建设川东北经济区后发赶超示范地

2022-10-13 17:23 来源: 巴中日报

发展才是硬道理。革命老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核心区域“三区叠加”的通江县,则更需要发展,更需要奋力追赶跨越。
  如何发展?今年,中共通江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加快建设“一县三地”,建设川东北经济区后发赶超示范地。
  围绕目标,80.2万通江儿女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拼搏进取、砥砺前行,奋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力争“十四五”末,总体经济实力居川东北经济区中上水平,走出一条资源型后发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做大工业产业
  双百亿产业夯实发展根基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
  初秋时节,天气渐凉,但作为通江县工业经济“心脏”的通江工业园依然热力四射。放眼望去,整个园区内道路四通八达,货运车辆穿梭不息。
  走进位于工业园内的润耳科技公司,工人们正在全封闭的车间里忙碌着,纯天然的通江银耳经过熬制、提取、配料、灌装、检测、包装等一道道工序后,摇身变成面膜走向全国各地,日产量5万多张。
  通江是中国银耳的发祥地,银耳产业也是通江县着力打造的百亿产业之一。当前,通江立足资源禀赋、银耳产业发展基础,全力打造通江银耳(食用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百亿”产业集群。
  “推动通江银耳产业做大做强,通江在科技攻关方面持续用力,锤炼产业链条咬合力、争取三产联动,提升产业附加值。”通江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通江已培育通江银耳市场主体5000余家,其中,电商企业50余家、个体网商4000余家。通江银耳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入围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单,已成为通江特色农业产业的品牌代言。2019年,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价“通江银耳”品牌价值为40.41亿元。
  在通江,打造百亿产业的目标不止这一个。近年来,通江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不断培育主导产业竞争力。
  当前,通江县正全力支持天然气勘探开采,用好天然气留存地方转化利用的特殊政策,开工建设天然气、风能、水能发电项目,深耕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链,实现气源产出地经济崛起,加快建设川东北重要清洁能源转化基地。同时,聚焦超微细钙新型功能材料,推动碳酸钙精细化、功能化、系列化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年产40万吨新型超微细粉体材料项目,着力构建“龙头企业+上下游+左右岸+关联企业”产业发展生态圈,全力打造百亿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在“双百亿”产业集群的带动下,通江工业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各个产业项目不断上马“开花”。
  今年以来,通江县有序推进兰通产业园、金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油菜籽加工技改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1000万只肉兔产业发展项目、通江银耳车间升级改建及冷库建设等项目;同时还加大基业电器、电力战略合作等在谈项目跟踪服务力度,积极争取落地落实。
  “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工业资源大县向新型工业强县跨越,牢固树立‘工业一业定乾坤’理念,坚定敢抓工业、善抓工业的信心和决心,依托清洁能源、天然气和石灰石等资源,努力走出一条发展和保护协同并进的通江工业发展新路,为建设川东北经济区后发赶超示范地夯实产业基础。”通江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做强特色经济
  突出地域特色差异化发展
  2021年,《中共巴中市委关于奋力后发赶超振兴发展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的决定》指出,支持通江县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展山地高效特色农业、文旅康养等特色产业,推动川东北经济区后发赶超示范地建设。
  “要想实现后发赶超,就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发展好当地的特色产业,才能形成差异化发展,实现弯道超车。”通江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江特色产品众多,在推进产品产业化中,我们对门类、产品的选择非常精准精细,重点突出地域特色。”通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突出以“高山、生态、富硒”为特色的茶叶产业融合发展。围绕“一带三片”产业布局,全县建成龙虎山、火天岗、文峰金山等8个万亩茶叶示范区,全县茶叶发展重点乡镇17个、村64个,面积达15万亩。
  突出以青峪猪为引领的生态养殖业全域推进。现有从事青峪猪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已开发青峪猪冷鲜肉、冷冻肉、腊肉、香肠、午餐肉、猪炼油等10多个大类100多个产品。
  突出以绿色生态相融合的核桃产业纵深发展。围绕“一廊两区”总体布局,全县累计发展核桃面积15.5万亩,投产面积2.17万亩,年产量510余吨,培育公司、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共40家(户)。
  据介绍,当前,通江县特色产业总产值接近30亿元,占GDP的19.47%,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3.5%,农业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
  除此之外,通江县还以空山天盆特定的气候和空山森林环境为依托,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目前,通江围绕红色文化和巴文化、蜀道文化、汉文化、三李文化等传统文化,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挖掘文化内涵,强化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持续举办通江银耳节、溶洞节、王坪红色论坛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节会活动,探索创新市场化营销模式,推出一批通江旅游“爆款”和网红打卡景点,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同时,聚焦红色文化研学游,以川陕苏区王坪景区为核心,整合开发县城、毛浴、永安、两河口、空山等革命遗址遗迹,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实施王坪研学旅游等项目,建设红色旅游功能区。
  “依托‘红、绿’资源,通江正以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做好文旅、文创、文艺融合文章,全力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特色文化感召力、产业发展带动力,做大做强文旅康养首位产业。”通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力争到“十四五”末,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年收入突破100亿元。
  做优营商环境
  “投资洼地”效应显现
  近日,在四川爱吃兔食品有限公司,通江县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向该企业负责人送去了《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许可证》。
  “为了实现企业早日投产,政府在企业建设过程中为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将正式投产的时间大大提前一个月左右。”四川爱吃兔食品有限公司法人陈霞说。
  据了解,四川爱吃兔食品有限公司是实施通江县1000万只肉兔全产业链项目而引进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自项目开建以来,通江县各部门及时组建跟班作业协调小组,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建设协调、项目扶持等政策支持,及时解决了企业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做到精准指导,高效审批,最大限度地方便和服务企业。
  近年来,通江县通过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强力整改,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奋力实现后发赶超,切实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投资通江,通江县不断完善企业‘秘书制’和‘一对一’结对服务机制,对招商引资企业(项目)实行全程无盲点‘一对一’结对服务,切实帮助企业在项目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纾困解难。”通江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手抓好硬环境提升。强化项目生产要素保障,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实现落地项目“拎包入住”;实施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围绕做强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基础应用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一手抓好软环境建设。破除行政思维,对企业家、投资者说实话、讲真话、办实事,营造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严格兑现招商协议政府承诺事项,“动态清零”企业诉求;深化“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大限度精简审批流程,坚决打击一切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积极创建“全省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截至目前,通过主动与企业对接,通江县各相关部门根据企业法治需求有针对性地现场“把脉问诊”,帮助查找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开展“订单式”“菜单式”普法进企业活动16次、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8场次,提供法律服务80余次、法律咨询600余次,成功化解涉企纠纷50余起。
  同时,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应进必进”原则,推动依申请类行政权力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全县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累计办件362237件,按时办结率达100%。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投资洼地”效应显现。到“十四五”末,通江县将力争新引进投资项目200个、到位资金300亿元,极大推动川东北经济区后发赶超示范地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