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03-29 16:42

2021年3月3日在通江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通江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陈明春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2020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列席大会的各位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一区三地”发展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实施“六大突破”,持续强化“六个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双胜利”。

(一)经济指标平稳运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04亿元,同比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57亿元,同比下降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67元,同比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13元,同比增长9.0%。

(二)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全面落实“四早、四集中”防控救治措施,组织发动全县2万多名干部职工和社会力量参与防控,组建120个应急小分队,全覆盖排查216721户787452人,累计培训防疫卫生员7251人次;设置防控检测点、服务网点700余个,采购防控物资9000万元,落实集中医学观察房间315间、定点医疗机构1家,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5个,率先在全市形成核酸检测能力,累计核酸检测7.5万余份。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健康服务20余万人次。

(三)脱贫任务顺利完成。始终聚焦同步小康目标,精准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所有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目标,2月省政府正式批准通江退出贫困县序列,8月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11月圆满完成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一是紧盯目标“对标达标”,建立健全易返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对“三类人员”定期监测,动态管理,落实1.8万生产发展类贫困户“增量奖补”政策、2.7万就业促进类贫困户转移就业和就近就业政策、0.23万综合保障类贫困户政策兜底政策,所有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2020年国家扶贫标准4100元。二是全面清零“问题短板”,组织实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问题清零行动”“百日攻坚行动”,围绕12大类59个小项目标任务,整改各级各类问题12151个。三是深入实施“对口帮扶”,持续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完成2019年绩效评价和2020年11个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建设。

(四)项目建设强力推进。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推进年”决策部署,项目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精心储备项目,根据国家政策和投资方向,结合我县实际,围绕基础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生态环保、能源等领域,储备项目146个,总投资460亿元,转化开工115个,转化率63.3%。二是加快实施项目,全年共实施市县级重点项目184个(市级重点项目48个、县级重点项目136个),完成年度投资198.1亿元;实施川陕革命老区项目108个,完成年度投资142.17亿元。三是积极争取项目,加大与上级部门的衔接汇报,全县共争取上级无偿补助资金48.34亿元;申报抗疫特别国债83个,总投资214亿元,目前已发行1.44亿元;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84个,总投资413.99亿元,已发行7个9.48亿元。

(五)农业产业稳步提质。发挥“绿色、生态、有机、富硒”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新植通江银耳(食用菌)3.5亿袋,新植茶园1.45万亩、中药材1.1万亩、马铃薯20万亩、蓝莓5320亩、蔬菜16.7万亩,出栏生猪70.3万头、肉牛4.95万头、山羊16.8万只、家禽265.7万只、肉兔258.7万只。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深入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3.8万亩,粮食播面达到123.51万亩,产量46.3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3%和1.0%。油菜总播面达26.59万亩,产量4.1万吨,同比增长4.7%;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诺水大米”入选中国好粮油产品。新申报“三品一标”7个,“三品一标”认证有效数达40个,空山马铃薯成功申报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银耳产业园区列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培育名单。

(六)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全面落实“省十三条”“市八条”“县二十条”惠企政策,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兑现各类企业防疫资金1000万元;开工建设康源油脂技改、光泰科技银耳精深加工技改、润鼎生物菌肥生产线等10个工业项目,总投资24亿元;建成金堂35KV变电站、春在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加快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新布井河嘉204#、206#,马1#、马7#等5口天然气井,累计天然气开发钻井21口,天然气脱硫站加快建设;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9.2亿元、同比增长29.5%,完成技改投资9.7亿元、同比增长74.6%;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48家规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8.5亿元,同比增长2.1%;县工业园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七)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加快推进川陕苏区王坪旅游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功入围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加快实施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整体提升工程、诺水河景区综合开发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通江银耳交易中心成功开市、全省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圆满举办;全年接待游客6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9.8亿元。全年销售商品房20.97万㎡,实现建筑业产值91.39亿元;新培育入库规模以上服务企业5户,限上商贸流通企业14户,在全市率先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发展乡村电商服务站点10个,电商销售额达10亿元,电商扶贫案例入选《全国东西协作典型案例》;成功召开“2020中国县域电商发展论坛”。

(八)基础设施加速推进。交通上,巴万高速全线通车,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米仓大道通江段、诺水大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推进;完成通洗路、小魏路等国省干线道路整治提升126公里、县乡道改造30.05公里、建制村联网路198公里、通组路708.33公里建设,全县公路总里程达6230公里;内畅外快、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初步形成。水利上,青峪口水库成功入列全国150项重大水利工程3年行动计划,前期35个专题报告已完成29个;湾潭河水库枢纽基本完工;二郎庙、方田坝水库通过蓄水验收;仓库湾水库加快推进,加快推进90座病险水库整治工作;建成铁佛、空山、板桥等场镇供水工程,建成各类村级供水工程3012处,全县村镇集中供水率达90%以上,开工建设县城堤防4公里,全面建成锦江花园闸坝,持续开展节水行动,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48。能源信息上,新建电网244.3千米,工业园、长坪镇35KV变电站建成投运,加快开展华能巴中燃机电站建设项目前期,在我县完成公司注册。持续实施“宽带乡村”工程,累计建成通信基站778个,原524个行政村有线宽带、高清数字电视覆盖率100%;新建4G基站45座,324个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100%,“新基建”加快建设,启动5G基站应用试点建设,建成5G基站83座。

(九)城乡面貌全面改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坚持老城改造与新区建设一体推进,加快城市建设项目进度,谭家河湿地公园、东方广场大桥、春在隧道建成投用,环城南路、环高明湖经济带项目即将竣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个4594万户,棚户区改造523户,拆除违法建设27宗15201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5宗5060平方米;县城新增停车位1500个,公厕5座,绿地3处;高明城市综合体、置信剑桥城二期、湖滨一号、汇金龙腾通江府、江与城二期等一批较高品质楼盘即将建成。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乡村面貌不断改善,积极推进“百镇建设”试点工作,持续推进铁佛、诺水河省级特色小城镇和空山、陈河等4个市级特色小镇建设,加强15个国家传统村落保护与建设;完成292个行政村垃圾治理及49个村11136户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建成城乡垃圾热裂解处理场5座、化粪池81328个,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3%,乡村环境大幅改善。

(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执行《通江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扎实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目前,上级各类环保督察反馈我县314个问题整改完成310个;全年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9天,优良率达95.4%,同比上升1.2%;PM 2.5为27.3,同比减少9.0%,PM10为42.4,同比减少13.3%;出境断面(纳溪口)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水域水质标准,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声环境质量达标率为9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4项约束性指标全部达标。安全转移涉新冠肺炎医疗废物5000余吨。建成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完成48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立治”。加快推进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营造林6.32万亩、新增森林面积2.74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4.97%;全面落实长江流域禁捕工作,持续抓好河(湖)长制工作。

(十一)社会民生保障有力。一是教育体育持续进步,加快推进通江中学高明校区、高明小学及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完成新场幼儿园及248套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7.7%,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大额班25个,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新增村级农民体育健身设施162个、社会足球场7片,举办学校运动会200余次,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超95%。二是健康服务持续完善,建成投用新区医院门诊医技楼、县人民医院精神病区,加快县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两免”“两癌”筛查等卫生民生工程。建成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2个、医疗急救站12个,“国家爱婴医院”助产机构16家、国家卫生乡镇1个、省卫生乡镇2个、省卫生村66个、省卫生单位33个。县妇幼保健院通过三级乙等妇幼保健机构评审。三是民生政策持续保障,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等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为39635人、23217人、24146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94万人,参保覆盖率98.1%;全年共保障城乡低保39955户93354人、特困供养2764人、困境儿童和孤儿114名、重度残疾12356人、困难残疾12557人、高龄老人15894人。城镇新增就业71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落实各类公益性岗位5117个,组织11万名农民工定向外出务工,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农民工专车专列先进县。

(十二)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统筹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村民小组调整改革,全县乡镇由49个调整至33个(含壁州街道办事处)、减幅32.65%,行政村由524个调整至324个、减幅38.17%;村(居)民小组由3299个调整至1912个、减幅42.04%。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市场监管领域实现随机抽查市场主体覆盖率100%,不动产登记、企业设立登记及居民用气用电、企业用水等报装办理时限缩短68%。严格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新登记民营企业676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8.4%,税收收入占比86%。有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累计向“信用中国”网站推送“双公示”信息5.5万余条。新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531个,完成全县15万余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颁证率达100%,创新开展“三社”融合试点,实现20个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5.6万元。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备案国家科技中小企业27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技术合同交易16项4646.49万元,荣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深化区域协同,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创新开展网络招商、云端招商,全县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6个,到位资金93亿元。

对照县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的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3个指标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9、0.8、2.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既有疫情冲击影响、客观政策调整,也存在统筹协调不够,主观努力不足,应对措施不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业企业大多属农产品初加工类型,季节性生产现象突出,增加值仅增长0.7%;运行正常的本地建筑企业仅32家,且均为零散型小规模企业,增加值仅增长0.1%;社消零限上商贸企业82家,社消零总额同比下降7.2%。

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和“十四五”发展思路

(一)“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通江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极富成效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全县上下在党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及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思想解放、追赶跨越、绿色崛起、同步小康”思路,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2020年完成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34.04亿元,2018、2019年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巴万高速全线通车,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诺水大道加快建设,通洗路、小魏路、至沙路全面完成,内畅外快、互联互通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能源和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五路三圈”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乡三有”“村五有”“户六有”全面达标,15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2644户11357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成功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城乡发展更加协调。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一体推进,“一心两翼五组团”城市空间布局基本形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壮大,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生态优势持续巩固。森林覆盖率提高至64.97%,生态环境指标优良,国家生态功能区有效保护,渠江流域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放管服”、财税金融、经济体制、社会保障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民生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卫生、体育、文化事业和社会保障全面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社会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全面依法治县再上新台阶,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平安通江建设成效凸显,乡镇行政区划、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和村民小组调整优化全面完成,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通江的宏伟目标,综合考虑我县发展的阶段特征、内外环境、现实基础和未来发展的支撑条件,“十四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努力建设“一区三地、红色通江”。

——发展目标。锚定到二〇三五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7.0%,人均GDP与全市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主要任务。一是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优化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全面加强开放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开放水平,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二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崛起之路,立足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优势,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切实增强产业生命力竞争力。三是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坚持基础设施以人为本、适度超前、布局优化、绿色安全、智慧发展的原则,高标准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夯实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四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现代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五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事业,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实施文旅兴县战略,发展壮大文旅产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擦亮“山水、洞天、红色、人文、康养”五张金字招牌,全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把通江打造成全国知名红色生态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后花园。六是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渠江上游生态屏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加强环境保护修复,持续做好环境污染治理,促进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全省生态建设标杆县。七是积极推动社会公共服务发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聚焦重大民生问题,切实办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大力提升全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八是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增强老区振兴发展动力活力。突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统领作用,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鼓励创新创造,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激发和增强发展动力活力。九是深入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通江。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快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筑牢安全稳定防线。

——重点项目。“十四五”规划拟实施重点项目265个,总投资2744.95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2010.65亿元。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及重点工作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通江的开局之年,也是通江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的关键之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一区三地,红色通江”发展定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成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

按照总体要求,统筹考虑我县在新格局下的发展潜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建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坚持“稳农业、强工业、促消费、扩内需、抓项目、重创新、畅循环、提质量”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精准有效抓好疫情防控,科学规范落实疫情管控措施,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加强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和重要环节疫情防控,健全来(返)通人员信息台账,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机制,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普及公共卫生健康知识,推广使用“四川天府健康通”,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完善疫情防控策略和应对措施,完善工作预案,提高快速有效处置局部疫情能力;科学有序推进疫苗接种;认真落实国省市稳增长以及减税降费等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纾难解困;持续推动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9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0条等政策落实,帮助中小企业全面恢复、稳健运营。持续做好经济运行调度。

(二)扎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抓项目储备,立足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民间投资补短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乡村振兴、国务院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投向,超前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充实和完善国家重大项目库和省投资项目储备库,力争全年储备项目96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二是抓项目推进,继续加大对市县重点项目推进的统筹力度,年度计划实施市县重点项目171个,总投资73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2.9亿元;年度计划实施川陕革命老区项目123个(包含市级重点项目49个),总投资64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9亿元。三是抓资金争取,始终把项目资金争取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领域,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对接,力争到位上级各类补助资金43亿元。四是抓项目监管,落实《政府投资条例》,严禁未批先建、严禁擅自调整、严格产业准入;认真执行《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持续加大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和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的监管力度,确保政府投资项目规范、有序推进。

(三)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一是交通建设方面,建成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加快推进诺水大道、米仓大道通江段建设,争取南(江)通(江)万(源)高速公路纳入省高网规划,有序推进通(江)宣(汉)开(州)高速、秦巴大道东延线及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实施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交通专项改善;大力实施乡村客运“金通工程”,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扎实推动“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争创国家和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二是水利建设方面,力争开工建设青峪口水库,加快推进仓库湾水库建设,启动案家沟水库前期工作;深入实施河流和山洪沟治理工程,完成9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统筹推进城乡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力争开工建设麻石、瓦室镇集中供水工程;全面实施长江流域通江段禁渔行动;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三是通信能源方面,力争开工建设华能巴中燃机发电项目,有序开展风力发电项目,全面建成高明110千伏高压线(N64-N75号段)迁改工程。加快实施“高清通江 智慧广电”工程,统筹推进公共设施以及城市道路、公园景区、公共绿地等公共场所的5G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主城区和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

(四)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定位,围绕“一核一副三圈”城乡格局,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一是统筹推进特色县城建设,聚焦“秀美山水红军城”定位,一体推进老城更新、新区建设,加快打造春在水上乐园和鹰龙山森林康养公园建设;启动建设“红军街”“红色旅游综合体”及“红军大道”等工程;改造老旧小区20个,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完成13个城市社区亲民化改造,新增城市停车泊位1000个。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衔接。统筹农村住房空间布局,严格农村宅基地、农房建设审批,扎实抓好农业产业规划布局、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新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100个;深入实施品牌强农计划,提升通江银耳、罗村茶业、青峪黑猪等特色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启动规划编制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年内再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1个、示范村5个;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收转运体系建设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三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城乡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加快构建“一核一副三圈”新型城镇体系,促进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提高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

(五)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一是大力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推动通江银耳(食用菌)、茶叶、青花椒、核桃、中药材、蓝莓、生态养殖等七大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米袋子”“菜篮子”党政共同负责制,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5万亩,确保粮食扩面增产。继续打好生猪稳产保供攻坚战,力争建成巴山牧业5000头、蓝润5万头优质种猪繁育场及年出栏2000头以上代养场13个,力争年出栏生猪75万头以上;加快推进通江银耳(食用菌)、青峪猪、蓝莓等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二是奋力推进新型工业稳定增长,突出“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大力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运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进行转产和改造提升,力争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完成工业投资32亿元,技改投资7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三是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坚持服务业与一二产业互动并进,储备服务业项目10个以上,力争培育限上规上企业10户,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67亿元以上。布局建设特色商业街、商业综合体,打造以县城为主的商贸经济区、以铁佛镇为中心场镇的商贸物流区、以特色小镇为主的商旅融合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休闲经济”“数字经济”“社区经济”等新业态。创新发展电子商务,不断提升“壁州创谷”运营水平,积极争创全国特色产业直播电商网络流量基地。

(六)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事业。一是加快文旅品牌创建。全力推进“三创联动工作”(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川陕苏区王坪5A级旅游景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推进壁山森林公园、通江银耳博物馆、方山新村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完成大型音乐舞台剧《我的两万个兄弟》编排。二是扎实推进文旅项目建设。推动川陕革命根据地王坪烈士陵园整体提升、诺水河景区综合开发、春在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完善提升诺水河、空山天盆、唱歌石林等重点景区业态。三是实施“引客入通行动”计划。出台《通江县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措施》,大力支持通江特色文化创意产品研发,持续举办王坪祭拜活动、通江银耳文化研讨会、诺水河溶洞节等特色旅游节会活动。力争全年接待游客7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亿元。

(七)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与秦巴山区和渠江流域生态共建,协同打好污染防治“三大保卫战”。推动城乡空气质量、江河湖库水质全面提升,持续巩固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督察专项整治成果,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扎实推动城市双修(城市修补、生态修复),高效创建“清洁卫生、规范有序、运行高效”县城;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不断补齐农村环保短板;持续推行使用有机农药、肥料,深入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牢牢守住农特产品“有机、安全”的金字招牌;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打造2条绿色景观廊道,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积极探索GDP和GEP双核算制度,促进自然资源和生态资产增值增效。

(八)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坚持以人为中心,竭力满足人民群众新需要,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一是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发展、普通高中突破发展、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完善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机制,支持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协同发展,探索多种形式公私合作办学。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进小型体育设施进社区、进新村等,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持续推进“健康通江”建设,健全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实施一批重大医疗卫生项目,全面建成县妇幼保健院高明院区,加快推进县中医院住院楼建设,谋划片区医疗中心和县域急救体系建设。建立县乡村医防协同的公共卫生体系。严格落实医疗保险总额控费,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健全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切实提高医疗保障质效。三是统筹推进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不断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加快养老托育事业发展,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托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强力推进社会保障项目,加快推动至诚、铁佛、铁溪等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完成县殡仪馆、公墓改(扩)建,持续改善保障服务设施条件。四是扎实抓好稳就业工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加强高校毕业生、退转军人、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全力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和就近就业,力争全年完成就业培训2500人,确保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以上。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就业援助制度,切实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

(九)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营商环境“好差评”机制和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持续完善行政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人才、信息、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供给,营造要素供给良好环境。严格落实纾困惠企政策,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以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川东北经济区、万达开统筹发展示范区等合作,深化校地、企地和友城合作,力争新引进投资项目30个,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二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优先支持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大农林水利、城镇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实现各类融资60亿元以上。持续健全产权融资抵押体系,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完成信用联社改制,健全银政企合作机制。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按照“党建引领、综合服务、德治保障、科技支撑”要求,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加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力争实现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加强统计执法检查,严厉惩处统计违纪违法行为;探索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维护公共利益、志愿服务等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制度化,建成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加快实施“慧眼工程”“智慧平安小区(单位)”建设,实现“雪亮工程”全覆盖。强化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和乡村振兴安全保障示范县建设,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全力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各位代表,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一年,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为下一百年开好局、起好步,为圆满完成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