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推进健康通江行动实施方案
(2020—2030年)的通知

2020-11-20 17:16 来源: 通江县人民政府

各乡镇人民政府,巴中市光雾山诺水河风景名胜区诺水河管理处,川陕革命根据地旧址(巴中)管理局,壁州街道办事处,县工业园、高明新区管委会,县级各部门,中央、省、市驻通单位:

现将《推进健康通江行动实施方案(2020—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通江县人民政府

2020年11月16日

推进健康通江行动实施方案

(2020—2030年)

 

为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有效应对当前突出健康问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四川行动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9〕27号)《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巴中行动实施方案(2020—2030年)》(巴府发〔2020〕3号)等部署要求,结合通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化政府、社会、个人责任,大力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建设健康环境,不断延长健康寿命,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到2022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有所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高于省、市平均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1.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参与,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骨干,医疗卫生机构、学校、社区等为依托的健康教育体系。推进健康促进县建设。增强个人健康责任,面向家庭和个人普及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等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完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开展健康教育进教材、进学校、进课堂“三进”活动。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推动开办优质健康科普栏目。到2022年和2030年,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

2.实施合理膳食行动。针对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和家庭,聚焦食堂、餐厅等场所,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导。开展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建设和健康食堂、健康餐厅的示范创建活动。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营养周、“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宣教活动。实施重点人群营养干预,将营养干预纳入居民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继续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贫困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在2019年和2022年基础上提高10%;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和5%,贫血率分别低于12%和10%。

3.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积极参与全省“百城千乡万村”全民健身运动。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努力打造百姓身边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1%和9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分别达到35%及以上和40%及以上。 

4.实施控烟行动。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正确认识,促进形成不吸烟、不送烟的社会风气。鼓励公务人员、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控烟引领作用,全面推进机关、医院、学校等无烟环境建设,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强化控烟监督执法,实施控烟联合惩戒。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至20%以下。 

5.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搭建心理服务平台,加强各类人群心理健康服务,提高公众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推动全县综合医院设立精神卫生科。加强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加快推动社区精神卫生康复服务,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救治和管理保障。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升到20%和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

6.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面向公众、家庭、单位(企业)普及环境与健康相关的防护和应对知识。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质量改善。逐步实施垃圾减量和分类回收。保障饮用水和食品安全。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卫生乡镇创建,加强健康村镇建设。加快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建立健全管理运营长效机制。加强健康支持性环境和公共安全环境建设,开展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并持续改善。

(二)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

7.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优化妇幼健康公共服务。实施健康妇女计划,加强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老年期保健等妇女保健亚专科建设。全面落实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促进生殖健康,推进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早产儿的干预治疗,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加强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预防工作,开展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推进0-6岁残疾儿童筛查工作。

8.实施母婴安全保障行动。把母婴安全作为全民健康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重点是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新区医院,开展妊娠风险防范、危急重症救治、质量安全提升、专科能力建设、便民优质服务等5大行动,更加充分有效保障母婴安全。到2022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6.1‰及以下和4.9‰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5/10万及以下和11.5/10万及以下。

9.实施学校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学校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和健康安全干预。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推动中小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教室采光照明和课桌椅达标工程,营造健康学习环境。科学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监测与分析。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到2022年和2030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县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10.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加强教育培训,倡导健康工作方式。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改善工作环境,完善健康设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加强尘肺病等职业病救治保障。推动签订集体合同,扩大工伤保险参保覆盖面。到2022年和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

11.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加快老年病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新区医院建立规范化的老年医学科,加强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面向老年人普及膳食营养、体育锻炼、定期体检、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以及合理用药等知识。推进医养结合,深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老龄健康产业,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预防、养生、医疗、养老”深度融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健康老龄化。到2022年和2030年,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12.实施口腔健康促进行动。深入开展“全国爱牙日”宣传活动,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普及口腔健康行为。发挥县妇幼保健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口腔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协同作用,优化儿童、中青年(职业)人群、老年人口腔健康管理服务,开展口腔疾病高风险因素行为干预,强化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管理。到2022年和2030年,全县12岁儿童龋患率分别控制在30%以下和25%以下。

(三)科学防控重大疾病

13.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加强全民自救互救知识培训,推动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培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习惯和技能。全面落实18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开展高危人群筛查干预。推进标准化高血压、胸痛、卒中等中心建设,加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心脑血管疾病的管理和治疗,提高院前急救、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应急处置能力。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

14.实施癌症防治行动。加强乙肝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的科学宣传,促进适宜人群接种。倡导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强诊疗规范化管理,健全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报告制度,提升县级医疗机构及基层癌症诊疗能力。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15.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普及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健康知识教育,加强对儿童等特殊人群预防哮喘宣传。加强危险因素防控,推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筛查,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规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推进基层诊疗设施和药物配备。积极推动将慢阻肺、哮喘门诊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22/10万及以下和18/10万及以下。

16.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引导城乡居民关注血糖水平,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学降低发病风险。倡导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促进糖尿病患者自主管理。规范糖尿病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探索建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的全程标准化管理模式。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1%及以上和76%及以上。

17.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引导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注重个人卫生,预防疾病。倡导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完善艾滋病防治体系,加强艾滋病源头控制,强化宣传干预、监测检测、抗病毒治疗和预防母婴传播,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加强结核病检测发现,加强耐多药肺结核筛查和监测,规范肺结核诊疗管理,落实学校防控措施。落实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措施。强化碘缺乏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治。到2022年和2030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到2030年,全县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到93.5%以上,结核病发病率控制在39/10万以下。

18.实施中医治未病行动。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大力实施中医名医、名科、名院战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和作用,推动县中医医院和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设置或明确治未病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提供中医药治未病服务。加强中医治未病管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治未病服务。促进中医养生保健及治疗与互联网、旅游、餐饮等行业协同发展。到2022年和2030年,县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比例分别达90%和100%。到2030年,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到5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由健康通江行动推进委员会(以下简称推进委员会),统筹推进健康通江行动组织实施、监测和考核相关工作,研究协调相关重大事项。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细化措施,把预防为主、防病在先融入各项政策举措中,全面推进健康通江行动。 要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学会、协会和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作用,指导、组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健全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引导、鼓励社会和企业投资健康领域。

(二)营造社会氛围。加强宣传推广、舆论监督、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开展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提高全社会对健康通江行动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相关部门要加强健康公园、健康长廊和健康步道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在电视台和“四川通江”等微信公众号开设健康公益宣传和健康促进栏目,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健康通江行动,营造“健康通江、人人行动、人人受益”的社会共识和良好氛围。

(三)强化支撑保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财政支持,强化资金统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疾病的早诊早治、分级诊疗、质量控制等制度完善和落实。加强监督执法,建立运行有效的质量审查机制,保障各项目标实现。加强信息支撑,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建设,实现健康相关信息互联共享。

(四)完善评估考核。推进委员会负责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具体实施,每年开展一次绩效考核工作,必要时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提高考核公信力。 强化对约束性指标的考核,将主要健康指标列入“十四五”卫生健康项目规划和对乡镇、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综合考核结果经推进委员会审定后通报,作为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参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