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日报】守正创新奏强音 踔厉奋发谱新篇

——新时代通江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来源:巴中日报 作者:程聪 李明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3-12-21 09:24 字号:

时代大潮奔涌向前,思想灯塔照亮未来。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高举伟大旗帜,汇聚奋进力量。新时代以来,通江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项决策部署,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貌一新、格局一新,取得显著成效,为加快建设“一县三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通江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举旗定向 凝心铸魂  激励通江儿女感恩奋进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
  新时代以来,通江县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方位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多层面学习、大众化普及、精准化阐发、实践性转化,引导全县上下深学细悟笃行,凝聚党心民心。
  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通江县第一时间组织学习,第一时间研究部署,通过“四学四有+五讲五结合”的方式,做到学深悟透笃行、学懂弄通做实。
  全县各级党委(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学习机制,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机制,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跟进到哪里。
  通江县创新探索基层理论宣讲路径和方法,打造“壁州新语”理论品牌和“零距离”基层宣讲模式。对标群众宣讲需求,组建了“巴山红”“诺水芳华”“光辉大讲堂”“背包宣讲队”等15支宣讲队伍,开展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等活动,宣讲达2万余场次。宣讲案例《“四讲四赛”创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被《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汇编——探索与实践》刊载。
  理论调研(阐释)更体系化、更学理化——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通江县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上铆足力气、下足功夫,主持开展四川省政研会规划课题《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研究》,高质量承办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川东北片区现场会,《织密“小网格”带动“大民生”》等36篇优秀理论调研文章在省委《调查与决策》和中央级、省级主流媒体上刊发……
  理论传播鲜活生动、新颖有趣——
  理论宣传是理论武装的核心所在。通江县因时因势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党的二十大精神铸辉煌》《两张党证》《如果你记得我,我就活着》《小军号》等一大批爆款理论融媒体产品相继亮相户外大屏幕、乡村大喇叭等阵地载体,让党的创新理论随处可见、随时可感。
  凝聚人心 振奋精神  汇聚通江振兴磅礴力量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能不能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关乎人心安定、社会和谐,关乎事业兴衰成败。
  新时代以来,通江县强化数字化赋能,统筹网上网下、内宣外宣,创新方法手段,尊重传播规律,不断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通江县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组建通江县融媒体中心,推动县级媒体加快建成新型地方主流媒体,打造通江宣传矩阵,传播方式由单一向多元迈进。
  重大主题宣传唱响“奋进之曲”——
  纵挥凌云笔,抒写新时代。通江县一颗文心济时代,以饱满的热情触摸时代脉搏,精心组织开展系列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讲好通江故事,为通江鼓劲发声,让主旋律有高频率、正能量有大流量。
  全面及时准确做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的系列报道,形成大规模、连续性、多形式、立体式的报道声势。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巴中建地30周年等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深入深刻。
  策划开设“工业兴县制造强县”“通江花月夜”等专题专栏,推出“天府旅游名县”等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63场。新时代以来,在中央级和省级主流媒体累计推出重点报道1万余条(篇),其中《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不想再戴穷帽子》为题报道了诺水河镇柳林村李国芝的脱贫故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刊播《通江的奋斗》报道脱贫攻坚故事、《四川日报》头版头条以图文形式报道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通车……打造“现象级”传播样本,扩大了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通江声音四海传唱——
  记录时代变迁、讲好通江故事,通江声音在海内外传播得更远、更广、更深入。
  余定泗,新场镇巴州沟村人,身残志坚,30年来一直与贫困作斗争,靠养猪脱贫,新华社以《拄断七八根拐杖,余定泗三十余年“斗贫记”》为题报道并以英文等语种向海外推介。
  2016年、2021年,海外华文媒体两次走进通江,点赞通江“这里真是人杰地灵”。
  2022年3月,通江县在泥溪镇梨园坝村举办民俗文化节,国际在线以英语、俄语等语种向海外推送。
  “红色文化”“绿色生态”……融入到四川国际传播中心相关系列融媒体产品,借船出海,引发广泛关注。
  近年来,通江县全面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制作推出多语种系列新媒体产品,借力国际性媒体平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舆论引导有力有效——
  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江县始终坚持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以人民为中心,回应人民诉求,不断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强化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创新构建网信员线上管、网格员线下管“双网格预警体系”,县委宣传部获评省“网信工作先进单位”,连续3年获评“四川网络理政优秀单位”。把党管媒体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成立县互联网协会、互联网协会党支部,开发“智慧信息码”实现网络治理与城市治理一体化。创新实践“新农人+市场化+全链条”的主播带货电商扶贫模式,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火爆。
  成风化人 润物无声  主流价值影响力更加强劲
  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以来,通江县坚持示范培育、成风化人,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崇德向善、共建文明的鲜明导向。
  让道德之花常开——
  道德凝聚力量,模范引领风采。26年,守护粮食6600万斤,铁佛粮油管理站麻石库点管理员蒲丽蓉,践行着粮食人“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的崇高使命;27年,4000余亩山林,铁厂河林场泥地坪工区护林员景祥俊将青春奉献给大山;28年,一家三代,沙溪镇王坪村村民王建刚从父亲手上接过扫帚义务守墓;33年,藏书5000余册,新场镇将军街居民杨毅用无私的奉献和无悔的坚守自办图书馆免费供群众阅读……
  回首通江大地那些感人的瞬间,盘点那些刻骨铭心的温暖,总会让人热泪盈眶,心生敬仰。
  让文明之树常青——
  文明,是社会发展最温暖的底色。通江县聚焦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深入实施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2017年成功创建“四川省文明城市”;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村镇7个、市级文明村镇186个;省级(最佳)文明单位2个、市级(最佳)文明单位66个;省级文明家庭2个、市级文明家庭21个;省级文明校园5所、市级文明校园46所。
  高质量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4个、站367个,实现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城乡结对共建,开展“十大示范所站”评定,王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被评为省级示范站。
  让榜样力量常存——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中国好人蒲丽蓉和杨毅、全国最美护林员景祥俊、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廖占富和张兴琼、全国十佳特岗教师张林……这些,都是响当当的通江儿女,身边的楷模。
  新时代以来,通江县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建设,引导人们自觉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相继推出身边典型106人、道德模范24人。
  如今的通江,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以文惠民 以文兴业   文化事业产业枝繁叶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优秀文化是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新时代以来,通江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围绕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全面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文艺精品创作百花齐放——
  用文化艺术展现通江形象、见证伟大时代。《通江民间歌谣校补图注》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音乐剧《我的两万个兄弟》入选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参演剧目名单、荣获四川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报告文学《通江水暖》获第九届“四川文学奖”,表演唱《哈哈响》荣获“四川群星奖”,大型民族歌舞《巴山恋歌》《巴风流韵》亮相第六届和第十一届巴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
  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
  近年来,通江县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重点建成文化院坝149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9个、乡村少年宫40个、村级文化室524个。
  组织开展“油菜花海旅游节”“民俗文化节”“茶文化旅游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组建多支“文艺轻骑兵”,常态化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深化全民阅读,推进数字农家书屋阅读平台建设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提供免费图书40余万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8万余场。通过一系列惠民亲民组合拳,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文化保护传承再添动能——
  通江县文化底蕴丰厚、文明延绵不绝。近年来,出台了“十四五”期间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成立“两局一中心12馆”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利用机构,编制得汉城历史文化景区等专项规划26个,争取国省专项资金3亿余元,县本级投入2亿元,实施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整体提升、千佛岩石窟本体保护、梨园坝传统村落修缮等项目38个,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四川省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县域试点提名县。
  文旅深度融合欣欣向荣——
  文旅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代以来,通江县持续推动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发展,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和数字化赋能,完善文旅产业政策,加快实施文旅产业数字化战略,“文化+”“旅游+”“文旅+”……跨界融合为全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通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是“中国革命露天博物馆”,入围省文旅厅支持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名录,现有A级旅游景区9个,发展规上文化企业21家,是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天府旅游名县。联动打造2个红色名镇、2个天府旅游名村,“银耳原乡·洞天福地”等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王坪综合实践教育营地投入运营,金堂村礼盒等文创产品获省特色旅游大赛“金奖”;“通江花月夜”夜游项目竣工开园,白石寺红色文旅特色小镇二期、南教城森林康养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王坪景区入选“省十佳旅游景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4A景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入选国家红色基因库,《红军劲旅·丰碑永存》展陈大纲获中宣部肯定性批复、《红旗漫卷大巴山》被中宣部推介为“建党百年精品展陈”;高质量承办首届川渝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举办了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大会,全国冬季村晚即将在通江开演。
  ……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通江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使命、奋楫笃行,为奋力推动“一县三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通江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程聪 李明)(转自《巴中日报》2023年12月21日3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