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空山镇中坝村:美业衬美景 新风树新貌

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3-12-01 10:17 字号:

2016年,市委、市政府因时因势提出“三区同建”,在农村实行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经过7年的发展和沉淀,我市“三区同建”工作已初显成效,通江县空山镇中坝村就是其中之一。
  因地制宜搞产业 种养行业齐发展
  10月24日,空气中寒意还未散去,村民罗杰推着装满草料的小推车,开始给牛棚里的牛喂食。“天气开始降温了,必须保证牛的饲料。现在政府大力支持空山黄牛养殖,来年如果市场好的话,我计划多养几头。”罗杰告诉记者,目前他养殖了70头肉牛,到今年10月,已经卖了20多头。
  除了养殖空山黄牛,中坝村还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今年的收成更是让当地种植户喜笑颜开。“马铃薯是整个村的支柱产业。”中坝村党支部书记符江介绍,由于地理环境处于高寒山区,昼夜温差大,是非常理想的马铃薯种植区域。很久之前,全镇上下就确立了“打好马铃薯牌、念好马铃薯经、唱好马铃薯戏、发好马铃薯财”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科研+公司+专合社+农户”的运行机制,成功探索出“一社三返三支撑”模式。目前,全村发展种植养殖大户12户,种植脱毒马铃薯4000亩。
  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优质的品质,还需要严格的监管。为保证农产品品质,村集体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并邀请市场监管部门到中坝村各门店、摊位开展检查,力求让游客买到货真价实的“空山牌”农产品。
  中坝村还盛产竹笋、高山蔬菜、野生中药材等优质农产品。“目前,中坝村建设了以高山蔬菜基地、空山牛养殖基地、干果采摘园为代表的农旅体验园,让游客吃上了生态、绿色、环保的放心食品,每年的农产品销售额达150余万元。”符江说。
  红色文化促发展 年均游客超5万人次
  来到空山战役纪念园五星广场,映入眼帘的便是镌刻了“空山战役遗址”的巨石,石头背后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弹痕,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空山之战的悲壮,见证了红军先烈们勇敢无畏的精神。纪念大道两侧摆放着四组雕塑,分别是“浴血奋战”“送子参军”“将军护树”“支援前线”,生动展现了当年红军将士在空山战斗和生活的缩影。
  1933年5月17日,红四方面军在中坝村陈家大院召开军事会议,研究部署反敌“三路围攻”的空山战役作战计划,在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自指挥下,取得了“空山战役”的重大胜利,成为红四方面军转败为胜的转折之役。如今,这里是“四川省党员教育培训省级示范基地”“巴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江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坝村被纳入全国第一批红色美丽村庄,还新建了村阵地,打造了红军洞景点,对村容村貌的提档升级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符江告诉记者,2022年,到中坝村开展红色研学等活动的“红旅”游客达5万余人次。
  红色旅游的发展也带动当地康养旅游的发展。据了解,每年在中坝村常住半年以上的康旅游客达1000余人。2022年,到中坝村康养旅游的人数达1万余人,全村旅游收入达500余万元。
  促进“三生相融” 社区环境大改善
  23日,在中坝村的新居聚居点,村民张耀宗起了个大早,他要到村里的便民服务站缴电费。“便民服务站离家不远,现在办事太方便了。”张耀宗告诉记者,以前办理类似的事情需要到镇上去,一来一回耽误不少功夫。“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通过在村上设立“有事来协商·空山镇议事站”等便民服务站点,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解决问题。
  在新型社区方面,中坝村突出山、水、林、田、村一体化打造和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保护提升,系统推进新型社区功能和产业配套,让村民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
  近年来,中坝村按照“规划引领、产业融合、多元共治、共同富裕”思路,扎实抓好城乡“三区同建”工作,着力推动产业向园区集群、土地向规模集中、农民向社区(新区)集聚,奋力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新路子。(记者 袁崎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