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铁溪镇
“赈”济民生暖民心 助力振兴展新颜

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01-03 15:05 字号:

    日前,在通江县铁溪镇园坝村、罗村村,融贯于山水之间的新建道路及山坪塘,成为一幅“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的美好图景。
  铁溪镇位于川东北高寒边远山区,2023年,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充分发扬“苦干不苦熬”的精气神,圆满完成通江县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铁溪镇园坝村)目标建设任务,项目区群众无不拍手称赞。“钱要花在刀刃上,事要办到心坎里。群众动手实施项目,美了家园,鼓了腰包,大家热火朝天干劲足。”项目理事长景祥虎说。
  精准谋划项目 着力提“赈”民生
  严格落实“先有群众,后有项目”要求。“在通江县发改局的指导下,2022年9月开始前期的准备、宣传动员、逐级申报等工作,村里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听取群众意见、摸排务工信息、编制可研方案等,把群众就业增收和当地产业发展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紧密联系起来。”通江县铁溪镇镇长鲜鹏表示。
  经过周密论证,该项目选址于铁溪镇园坝村、罗村村,其中改扩建及硬化园坝村产业道路6.6公里,新建罗村村山坪塘1口;采取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村民自建)+就业技能培训+劳务报酬发放+公益岗位设置(山坪塘折股量化分红),总投资420万元。
  自2023年3月开工以来,项目已带动当地群众186人参与务工,其中一般户116人、脱贫户(含易迁户)63人、低保户4人、监测户3人,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20.2654万元,人均增收6465.88元。“在本村务工,不仅照顾了家庭,还增加了2万余元工资收入。”园坝村村民李勇说。
  务实建设项目 坚守“赈”济初心
  本着“鱼渔双授、智志双扶”的原则,对务工群众开展全覆盖式就业技能培训。由主管部门讲、技术人员教、参训群众学,通过“课堂集中培训+现场观摩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支模、堆砌、简易机械操作等技能及安全生产知识方面强化提升群众就业能力。
  “8月6日,普工24人、杂工1人、技工1人,完成厂湾里下段道路硬化95米。”在项目施工日志与考勤簿上,详细记录着每一天的务工人员情况、材料使用情况等信息。“8月累计务工人员65人,本次劳务报酬共计10.1528万元……”翻开景祥虎的笔记本,上面清晰工整地记载了项目建设以来的“流水账”。平凡而琐碎的细节,无不关系着务工群众的收入与项目建设的质量,也体现出基层干部群众高度的责任意识。
  作为以工代赈村民自建项目,在该县以工代赈办等部门指导下,园坝村、罗村村党支部及理事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定人定岗定酬方案》《租购聘工作方案》,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公开公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务工群众劳务报酬、材料采购、机械租用等信息进行实时公示,让乡亲们看得明白。阳光下的账簿让大家心里都很踏实,确保了劳务报酬按月足额发放至务工群众“一卡通”账户中。
  项目理事会严格履行主体责任,下设的施工管理、质量监督、财务管理、材料采购、物资保管、档案收集等6个小组各司其职,同时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监管,打通国家以工代赈惠民工程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从根本上保障了群众利益。
  齐心管护项目 赋能“赈”兴实效
  项目建成后,村两委将按照管护机制,科学制定养护工作计划,一是开发道路养护、山坪塘管护公益性岗位,重点吸纳符合条件的脱贫户、低保户等特殊群体;二是建立起养护管理信息员队伍,由当地驾驶员、群众代表、村组干部、网格员组成,负责日常排查、问题收集,并及时报告;三是完善有关工程“标识牌”、管养“公示牌”,多方位多渠道宣传,让大家一起参与到管护工作中来,实现以工代赈项目由群众共建、共享、共管。
  园坝村是脱贫村、重点帮扶村,道路的建成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改善了当地群众出行条件,同时也畅通了种养产业循环流通渠道,盘活了相关资源,推动脆红李、生猪、巴山肉牛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及村集体经济增长。罗村村是罗村茶叶的发祥地,坐落于茶山中的堰沟坝山坪塘将在蓄洪保水、茶园灌溉等方面发挥效益,根据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协议,村集体每年可获得保底分红5000元,成为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冉书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